大皖新聞訊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有兩盞魚燈,一盞在汪滿田,一盞在瞻淇,都同屬徽州千年古村,都有數百年的嬉魚燈傳承歷史,一東一南,遙遙相對間。兩盞魚燈以其獨特的文化氣息展現出了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蘊,其也獲得無數媒體的宣傳,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及喜歡。日前,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通過臉書推介歙縣瞻淇魚燈。
汪文斌在臉書平臺發文說:“春節期間,安徽省歙縣瞻淇村的天空被炫目的魚燈點亮了。這個古老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象征著新的一年的繁榮和好運。”
據了解,歙縣瞻淇魚燈以魚為形以竹為骨在魚燈手藝人手中翻舞在鑼鼓聲中肆意遨游從祠堂游出,在村內翻飛、游弋、滾動把幸福吉祥送到家家戶戶。自宋代以來,瞻淇村的村民們便有嬉戲魚燈的習俗,已經延續了800多年。
每年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期間,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鼓聲,大魚燈從祠堂“游動”而出,在主街上游曳,翻飛,打滾,小朋友和游客可以舉著小魚燈跟在后面,魚燈隊會在全村嬉戲魚燈,把幸福和吉祥送到家家戶戶,這也是村民們對新年最美好的祝愿。今年春節,瞻淇嬉魚活動從正月初一持續至正月十八,吸引很多游客和市民現場打卡。
同時,只要天氣情況允許,歙縣汪滿田古村每年也會在正月元宵節前后持續三天開展嬉魚燈獲得,每次活動舉辦,都萬人空巷,四面八方的數萬人先后趕來觀看、拍攝,村落間,煙花燦爛,魚燈飛舞,傳遞著人們對一年的美好期待。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歙軒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