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安徽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公布數據,2023年我省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548.4億元,同比增長11.8%,再創歷史新高,投資增幅居全國前列。
這是繼2020年以來,安徽交通投資“四連增”,投資額在上一年大幅增加的基礎上再創新高。
不斷增加的投資投向了哪里?為安徽交通帶來了怎樣的變化?交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新的一年愿景如何?
2024年1月29日,車輛行駛在蕪湖市繁昌區東樞紐高速公路上。 錢鳴 張敏娟 攝
投在哪里?
這1500多億元投在了哪里?
過去一年,一大批交通重大工程順利完工。阜陽至淮濱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淮北港孫疃碼頭等5個水運重點項目如期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27公里、高等級航道371公里、一級公路346公里,一級公路總里程突破7000公里大關。阜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運營,界首、金安通用機場主體工程完工,江淮運河建成通航。
安徽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三角連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唯一省份,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戰略位勢。近年來,我省持續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放大安徽區位交通優勢。
“十四五”以來,安徽繼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后,接續展開“縣城通”攻堅行動,全力推進距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較遠的舒城、霍邱、阜南、渦陽、臨泉、黟縣等6個縣主城區快速通達高速公路。
目前,6個“縣城通”項目已經完成3個,黟縣、舒城、阜南3個縣隨著池祁高速、合樅高速、阜淮高速安徽段的建成通車,先后實現了主城區快速通達高速公路。到2024年底,分別建成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壽縣至潁上段和潁上至臨泉段、亳州至蒙城高速公路,實現霍邱、臨泉、渦陽縣城區快速通達高速公路,全面實現“縣城通”高速目標。
水運,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運輸方式。通過持續加碼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省“一縱兩橫五干二十線”內河航道主骨架正加快形成,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和合肥江淮聯運中心等“兩樞紐一中心”港口體系全新升級,協同滬蘇浙加快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特別是江淮運河全線通航,長江淮河歷史性“牽手”,改變了江淮之間水運繞道京杭運河的歷史,縮短了200公里至600公里運輸航程,我省正式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新格局。
安徽交通運輸不論是總量、規模和速度,還是質量、效益和結構,都在發生巨大變化。
帶來什么?
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體系,持續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為證。2023年上半年,全省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例13.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低于全國0.8個百分點;運輸成本占社會物流總費用比例52.4%,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節約運輸成本42.5億元。
去年10月28日,上海至武漢高速公路無為至岳西段建成通車,沿線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以前我們運輸農產品,需要走90分鐘的國道到懷寧上高速,再轉運到滬蘇浙地區,運輸成本較高。”一位潛山市的農民告訴記者。隨著無岳高速開通,村民從家門口的天柱山北收費站就能上高速,清晨采收的鮮活農產品,下午就可以到達上海、武漢等市場,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產品也能賣出好價錢。
近期,寧國至安吉等3個項目建成通車,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作為安徽高速公路建設的主力軍,安徽交控集團大力推進長三角省際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近年來,先后建成寧宣杭高速高淳至宣城段、黃山至千島湖高速公路、寧國至安吉高速公路,完成合寧高速公路“四改八”擴建、寧蕪高速公路改擴建等工程,長三角地區的互聯互通已從“接通血管”逐步升級到“打通經脈”。
安徽交控建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學文說,下一步,將緊盯全省“十四五”高速公路4.85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網密度目標,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高效暢通的水運通道,可以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安徽省80%的汽車企業、83%的鋼鐵企業、71%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企業和92%的家電生產企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集中在沿江地區。煤化工、鹽化工、生物化工、水泥建材等重點產業集聚在沿淮地區,煤炭、糧食、礦建材料等物資依托淮河航道運輸,這些都為我省水運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要求水運專業化發展,促進水運運輸方式向集裝箱及滾裝汽車等專業化方向轉變。水運的發展降低了物流成本,也必將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有利于促進臨港產業集聚升級,塑造我省“向海而興”的產業發展新高地,更好助力制造強省建設。
今年怎么干?
新征程上,我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更重、要求更嚴、標準更高,加快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努力保通保暢保安全,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
新的一年里,我省將深入實施新一輪有效投資專項行動,加快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結構。加大跟蹤調度力度,強化44個2145公里高速公路、18個水運、8個機場在建項目督導,優化施工管理,拼搶施工進度,確保合周高速壽潁段等11個高速公路項目、淮河干流三河尖至蚌埠閘段等2個水運項目如期完工,實現高速公路“縣城通”,推動更多縣區航道通達。完成池州機場改擴建,建成亳州、蚌埠機場以及旌德、泗縣通用機場,運營金安、界首通用機場。
同時,高質量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儲備。科學確定項目建設時序,提高前期工作深度和質量,力促揚淮高速滁州段等18個870公里高速公路項目、合裕線航道巢湖船閘擴容改造工程等2個水運項目開工建設,同步推進22個1090公里高速、9個水運以及一批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推動更多項目應開盡開、能開早開。
2024年,我省計劃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300億元以上;完工高速公路5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00公里,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000公里以上;新增一級公路280公里、高等級航道100公里以上;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50萬標箱、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4萬噸以上。
“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戰略定位,統籌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圍繞服務保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著力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把交通運輸發展藍圖轉化為交通強省建設的實景圖,努力當好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開路先鋒。”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聶愛國說。
據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