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途經16個站點,從北向南跨越1322公里,在這趟運行17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上,有滿面風塵的打工者,有嬉笑哭鬧的孩童,有渴盼歸家的游子,還有堅守崗位的列車客運員……2月9日,農歷除夕,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北京豐臺站,乘坐北京豐臺發往宿松的K1071次列車,和列車上的人們共同度過這“綠皮車”上的除夕夜。
乘客接近滿員
大年三十,K1071次列車12:52準點從北京豐臺站始發,將于大年初一5:53到達宿松站。
K1071次列車即將從北京豐臺站始發。
發車前一小時,列車上的工作人員就忙碌起來,除了常規的清潔車廂、檢查設備等工作,他們還掛起彩燈,在窗戶貼上福字,在車內貼上春聯。車廂內頓時有了喜慶的年味。合肥客運段北京二隊列車長王培祥介紹,雖然是年三十,但這趟車仍有1240多名旅客,接近滿員。
旅客正在排隊上車。
12:20,北京豐臺站,陸陸續續有推著行李箱、抱著孩子的旅客走向站臺。K1071次列車靜靜地守候在站臺旁,旅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依次進站。列車緩緩啟動,車廂內變得擁擠嘈雜。雖然比不上高鐵舒適寬敞,但車內干凈整潔,暖氣充足,就連廁所也一塵不染。
發車前,列車員清潔車廂。
繁忙的春運里,綠皮車經常以“臨客”的身份來緩解鐵路運力緊張。“春運人多行李多,一節車廂走過去有時需要五六分鐘,這趟車共17個車廂,平時走一趟只要10分鐘,現在巡檢一趟要2個小時。”王培祥說。
列車長許忠林是一名工作30年的老鐵路人,在他看來,如今的綠皮車和以往大不相同,旅客不一樣,衛生環境也不一樣。“很多人選擇坐綠皮車是因為性價比更高。這趟車夕發朝至,沿途很多站點都在縣城和山區,比如懷寧、天柱山、太湖、宿松站。基本每20分鐘一站,上下乘客很多都是村民。對他們來說,回家更方便,也能滿足進城的需求。老年乘客多,他們坐軟臥更舒服,而且我們針對坐輪椅的重點旅客會格外提供幫助。”許忠林說。
列車員很忙碌
車廂內,旅客大大小小的行李塞滿了行李架、座位下的各個角落,以往最常見的編織袋已經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各色背包和挎兜。
列車員幫旅客擺放行李。
“不要擁擠,都能上車,注意腳下安全。”每到一個站點,乘務員周媛就站在車門口大聲提醒旅客。她今年45歲,從事列車乘務工作二十多年。旅客上車后,她引導旅客向車廂中部走,并幫忙放好行李。她的嗓音已經有點沙啞,等旅客安頓好,她才能喝口水緩解下。
列車長王培祥已經工作32年了,經歷的突發狀況數不勝數。就在上一趟車上,在巡視車廂時,他發現有一名50多歲的旅客身體異常。這名旅客臉色蒼白,渾身出汗,喘不上氣。他第一時間通過廣播尋找乘車的醫生,幸運的是,數名醫生趕來對這名旅客進行初步救治。旅客癥狀好轉后,王培祥依然密切關注著,到站后將旅客親自交給其家人后,這才放下心來。
列車一路向前,不少旅客到站下車,踏上了回家的路,車廂內變得空蕩起來。而對于列車客運員來說,他們正迎來一年中最忙的時刻。“對我們來說,家就是驛站,已經習慣了不回家過年。”王培祥說,他會在除夕前后和家人找機會團聚。在這趟跨年列車上,列車客運員和鐵路乘警共有30多人,一起在車上度過除夕。
“00后”小伙李彥寧是合肥車輛段的一名檢車員,春運期間“客串”擔當客運值乘。第一次不能回家過年,他難免有些失落,“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李彥寧說,和乘客打交道需要靈活多變,特別是大家都急切盼著回家過年,遇到脾氣急躁的就要多安撫。“給人幫助自己也很快樂。”李彥寧說,他幫吃泡面的小朋友接熱水并端到座位,小朋友給他送來小零食的同時還不忘道聲“新年好”。
夜里12點,李彥寧和同事依舊精神抖擻。“我們要負起最后的責任,到站叫醒旅客,防止他們坐過站,保障旅客安全到家。”李彥寧說。
他們選擇在除夕夜回家
傍晚時分,餐車內充滿了煙火氣,大廚們使出渾身解數加工菜品,為年夜飯做準備。他們還為旅客特意準備了象征團圓和幸福的餃子。一些不能回家吃年夜飯的旅客來到餐車,點上盒飯,邊吃邊和家人電話聊天。“今天的盒飯還不錯,有紅燒排骨,有四喜丸子,還能吃上餃子。”有旅客說。
在餐車休息的王賽文正在和媽媽視頻,告訴自己快要到站了。她是山東聊城人,在北京參加工作沒多久,沒買到票的她原以為不能回家過年,沒想到搶到了除夕的這張無座票。“太期待了!”她說,爸媽會來接站,還給她帶了餃子。
旅客用手機拍攝窗外的風景。
張女士和愛人帶著一歲多的寶寶回老家過年。由于工作原因,她買了這張中午的票趕回家,“爺爺奶奶特別想寶寶,盼著回家過年呢。到家七點多,一切都剛剛好。”吳皖皖帶著孩子回娘家亳州過年,她是山東濟寧一家醫院的醫生,“下班后就趕緊坐車回家,到家九點多,爸媽說等我們一起吃年夜飯。”
張同學是一名高二學生,寒假和媽媽一起去北京看望父親。父親是名清潔工,因為春節要值班,不能和他們一起回家過年,這也是他第一次和父親分開過年。“爸爸工作很不容易,其實挺想爸爸能回來陪我們的。”張同學的眼圈紅了,他說他的新年愿望就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旅客用手機看春晚。
解文靜是北京林業大學的一名研二學生,這次和母親、弟弟一起乘車到父親的工作地宿松去過年。“人生重在體驗,嘗試下在旅途中過年,也很新鮮很有趣的。”解文靜說,她喜歡綠皮車慢悠悠的感覺,沿途看看風景,和家人聊聊天,15個小時的旅途也不算難熬。
夜色漸濃,車窗外,一朵接一朵絢爛的煙花亮起,引得大家紛紛拿手機記錄。“我想把沿途的風景拍下分享給家人朋友。”一名年輕的女孩告訴記者,雖然錯過了回家吃年夜飯有些遺憾,但大年初一走親訪友會更開心,“在列車上跨年也是種別樣的體驗。”
再晚家人都等著團聚
夜深了,列車進入安徽境內。有人用手機追劇,有人在吃零食,有人在搶紅包,還有人看春晚,看到精彩處不時發出笑聲。鄰近的乘客們分享零食,聊著天,互相道聲“新年好!”小朋友們吃著泡面,嬉鬧著。
“車廂人挺多,感覺在列車上也有過年氣氛。”吳先生是合肥人,這次因為辦事耽擱了,只能買除夕的車票回合肥過年。他說,再晚家人都等著他回家團聚,“凌晨快2點到家,全家人還等著我吃年夜飯。”
千里奔赴家鄉的劉云秀高興得前一夜沒睡著覺。她在北京一家超市上班,這次回老家阜陽過年。“女兒15歲,兒子14歲,最小的兒子10歲了。”回家的路臨近,劉云秀難掩激動之情,“已經很久沒見到他們,兒子女兒都比我高了。我媽媽聽說我要回家,高興得血壓升高。”這次,她帶了超市發放的一箱水果回家,還給孩子買了喜歡的零食,“為了家庭打拼不得不常年在外,趁年輕就要多奔波點。”
劉云秀和家人視頻,露出開心的笑容。
22點30分,列車抵達阜陽站,劉云秀向記者揮手告別,露出幸福的笑容。很多人已經下站。列車上傳來細細的鼾聲,還有未睡著的旅客在小聲交談……春晚零點鐘聲響起。車廂內,有人在發祝福短信,有人在吃泡面,有人依然在看手機,大多數人都已經進入夢鄉。窗外不時綻放的一簇簇煙花格外美麗……
夜深了,旅客們進入夢鄉。
記者手記
年味雖然遲到,但沒有缺席
每年春節,為滿足運力需求,鐵路增開了大量臨客。這些運量大、票價低的綠皮車,溫暖了眾多旅客的回家路。
跟車體驗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由于今年除夕不放假的原因,很多人選擇在除夕當天出發,急切奔向家鄉團圓。有的人要轉車,沿途奔波幾十個小時;有的人錯過了年夜飯,凌晨半夜才能到家;還有的人忙于生計,已很久沒有回到家鄉過年……無論路途多遙遠,千山萬水難擋歸心似箭。而不能回家過年的客運員們在列車上忙碌著,在他們心目中,這些過客不是孤獨的旅人,自己守在這里,就是守護千萬個家庭的平安。
綠皮車載著歸家的游子,也載著希望,行駛在生機盎然的大地上。雖然不能在除夕夜團聚,但經歷漫長的旅途后,哪怕再晚,親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頓飯,談談心,這年味雖然遲到,卻沒有缺席。在回家的那一刻,人們或許更加懂得過年的意義,與家人團圓后,將帶著從家積蓄的力量,再度出發,勇敢地踏上新的旅程。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文 張楠/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