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龍年將至 聊聊你不知道的安徽龍文化 全省含“龍”地名有7671處

大皖新聞訊  說起龍,每個人都能聊上幾句,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動物,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龍”存在于各地的地名被大家熟知,其傳說更是引人入勝; 有關(guān)“龍”的民俗活動也和居民們緊密相關(guān)……2024年甲辰龍年即將到來,龍和安徽有著哪些淵源?

安徽有7671處含“龍”地名

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權(quán)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常被用于地名。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采訪了解到,安徽省包含“龍”的地名共7671處,交通運輸設(shè)施700余條,水力、電力、通信設(shè)施500余條,紀念地與旅游景點200余條,建筑物70余條,單位1300余條,陸地水系100余條,陸地地形500余條。

其中,安慶市、六安市和合肥市含“龍”地名數(shù)量位居前三,分別有1430處、1163處和661處。記者查詢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安徽含有“龍”地名的由來或者傳說也有不少。位于安慶市宜秀區(qū)大龍山鎮(zhèn)的大龍山自西向東綿亙起伏,山勢雄偉,秀嶂疊峙,蜿蜒似龍,而得名大龍山。

位于安慶市宿松縣南部的龍湖地名來源說法不一,有說因湖面向北伸入宿松境內(nèi),三面環(huán)山,湖岸外形似龍,故名為龍湖,也有傳說古為陸地,因東海龍王行錯雨,沉設(shè)為湖泊,故名龍宮湖,也稱龍南湖,明初改稱龍湖。

位于蚌埠市東部的龍子湖區(qū)是安徽省唯一名稱中含“龍”字的行政區(qū)域,因境內(nèi)龍子湖得名,龍子湖亦稱龍子河,此地原屬鳳陽縣境,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在此撐船,落竹蒿于河中,不久竹蒿化為巨龍,因而得名龍子河。

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zhèn)有一龍泉山,為當(dāng)?shù)厝荷街住}埲街缘妹埲砸蛏窖星宄汗湃d延千年而不絕。記者了解到,龍泉之水常年保持18度,有23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

安徽文物上的“龍”元素

作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之一,龍具有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它與鳳凰、麒麟、龜并稱“四瑞獸”;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傳說中的龍能行云布雨、消災(zāi)降福,在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里更象征著平安和豐收。所以,在先民樸素的認知里,或借助在器物上繪制龍形,或在建筑上以龍的形象加以裝飾,希望得到尊貴的地位或上天的庇護。

記者了解到,在安徽各文博機構(gòu)里,收藏著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各種材質(zhì)、各種造型的“龍”文物。1980年,巢湖市柘皋鎮(zhèn)峏山村村民楊中興將在家附近挖出來的青銅盉上交到合肥市文管處。根據(jù)這個青銅盉的年代及造型,它被文物專家們稱作“西周龍首紐直流盉”。從這件西周龍首紐直流盉的外觀來看,造型別致,構(gòu)思巧妙。器皿周身呈墨綠色,直直的頸部上“長”著凸弦紋。往上看,只見盉蓋由一條惟妙惟肖的龍盤旋而成,那龍首從蓋中心探出,昂成蓋紐。

據(jù)了解,在合肥出土的青銅器中,有紋飾的多是饕餮紋,就是有龍紋飾,也只是作為陪襯紋飾被鑄造在紋飾帶中,像西周龍首紐直流盉這樣,以立體、具象的龍為裝飾,而且制作工藝如此精妙的,極為少見。

安徽凌家灘遺址玉龍也訴說著龍形象的源遠流長。收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凌家灘玉龍出土于距今5800至53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安徽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玉龍。透閃石質(zhì)地,長徑4.4厘米,短徑3.9厘米,厚0.2厘米。玉龍兩面雕刻基本相同。首尾相連,吻部突出,頭頂?shù)窨虄山牵幘€刻出嘴、鼻、眼。龍身脊背陰刻規(guī)整的圓弧線,連著弧線的兩側(cè)面對稱陰刻17條斜線,似龍身鱗片。靠近尾部實心對鉆一圓孔,顯示應(yīng)屬懸掛之物,懸掛時龍頭朝下。

此外,安徽的“龍”文物還包括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鏤空龍紋盤、雙龍鏤空霞帔金墜和高麗青瓷龍紋罐和收藏于天長市博物館的環(huán)形玉龍佩等。相關(guān)專家稱,龍作為中華文明最具象征性的形象符號,在史前時期多種文化中均有體現(xiàn),且載體多樣,有玉、陶、蚌塑等,形象也不盡相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折射出先民對龍的崇拜以及背后的宗教哲學(xué)觀念、民族心理等。

“龍”民俗在安徽傳承500多年

在傳統(tǒng)民俗觀念中,龍象征著什么?安徽有哪些與龍相關(guān)的民俗活動?1月25日,記者采訪了安徽省民俗學(xué)會會長王賢友。

王賢友表示,在傳統(tǒng)民俗觀念中,龍具有多重象征意義。首先,龍代表了權(quán)威和尊貴。在古代,龍是最高權(quán)力的象征,代表統(tǒng)治者的威嚴和權(quán)力,比如皇帝的御用之物上常刻有龍紋。其次,龍象征著吉祥和繁榮。民間信仰認為龍能帶來好運和祥瑞,因此在喜慶場合常以龍作為裝飾圖案,以求得吉祥如意。同時,龍被認為是能夠調(diào)控天氣、促進農(nóng)業(yè)豐收的神獸,因此也象征著繁榮和富足。

同時,龍在民間文化中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如龍舞、龍舟、龍門等民俗活動,都與龍的象征意義緊密相關(guān)。安徽就有不少與龍相關(guān)的民俗活動,以龍為形象的舞龍活動普遍存在于各類慶典、禮儀儀式中,其中包括徽州板凳龍、舞草龍、手龍舞等。

王賢友介紹,徽州板凳龍主要流行于休寧縣流口地區(qū),起源于明代末期的鄉(xiāng)村民俗傳統(tǒng)舞蹈活動。因其龍身由一條條特制的板凳首尾相連而成,故名“徽州板凳龍”,流傳至今已有500余年。“舞板凳龍的隊伍由掌燈人、龍頭、龍身、龍尾、鑼鼓隊五部分組成,各家各戶將自家所藏的龍身扛至坐落于村水口的龍王廟前與龍頭、龍尾接上,每條龍至少長100米,場面壯觀。”王賢友介紹。

中秋佳節(jié),徽州古村落的居民都要扎草龍。由于舞動時要在龍體上下插滿點燃的香火,故又稱舞香龍、舞火龍、舞香火龍。扎草龍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收割稻田過后的稻草經(jīng)十多遍的梳理洗凈備用,先用竹篾將龍頭、龍尾、龍身的框架編成初步形狀,再用稻草進行扎制填充龍身。龍頭的五官制作最為精細,采取編、插、織、嵌、鑲、纏、繞、掛等十多種手法,用稻草一根一根地完成制作。

此外,在安徽省績溪縣還有一種名為手龍舞的傳統(tǒng)舞蹈。手龍舞原名“小龍舞”“蘆水手龍”,是流傳于績溪民間的傳統(tǒng)兒童舞蹈,據(jù)《績溪縣志》記載,績溪手龍舞起源于南宋時代初期,其演出一般由30名男女兒童完成,其中20名男童擎手龍,10名女童舉龍珠。手龍舞使用的音樂為傳統(tǒng)的鼓樂曲牌和工尺譜,其可在廣場表演,也可在舞臺演出。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彭玲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chuàng)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惠州市| 柞水县| 微山县| 泽普县| 英山县| 津市市| 靖州| 曲靖市| 固始县| 宁乡县| 天柱县| 奇台县| 白银市| 铜川市| 洛扎县| 永川市| 宣城市| 天镇县| 冷水江市| 登封市| 英山县| 常宁市| 房山区| 当涂县| 布尔津县| 霍林郭勒市| 厦门市| 建宁县| 铁岭市| 竹山县| 射阳县| 郴州市| 苏尼特左旗| 桂平市| 黎城县| 朔州市| 南雄市| 南华县| 板桥市|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