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同時,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對特困人員不設救助病種限制,取消起付線。
對特困人員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規范了特困人員認定工作,具有本地戶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條件,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安徽省對特困人員實施動態管理,每年核查1次,并根據核查情況及時調整供養金發放金額,做出繼續供養或終止供養的決定。
“實施意見”還明確了救助供養內容和標準,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裝、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錢。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確定。同時,對特困人員給予日常生活照料、住院期間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務。依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務需求制定照料護理標準,“十四五”期間,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全護理(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半護理(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全自理(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照料護理標準分別不低于當地上年度最低月工資標準的50%、30%、4%和35%、20%、3%,全自理護理標準不得高于當地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
在基本醫療保障方面,安徽省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對特困人員不設救助病種限制,取消起付線。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支付后的政策范圍內的醫療費用不足部分,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解決。此外,為特困人員免費提供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4項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和骨灰免費入公益性公墓安葬服務。
特困人員不可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
“實施意見”提出,對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分為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居家分散供養兩種形式,特困人員可自行選擇救助供養形式。
鼓勵高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對無法確定照料服務人或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應及時納入合法合規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未成年人應當安置到兒童福利機構;對患有精神疾病、傳染病等疾病的,應當妥善安排其供養和醫療服務,必要時送往專業醫療機構治療或托管;對重度殘疾的,可以安置到專門的福利機構。
鼓勵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居家分散供養。對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應在充分尊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本人意愿的基礎上,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安排照料服務人為其提供生活照料、日常看護、住院陪護等服務。
同時,建立健全特困人員檔案管理制度,做好特困人員檔案資料收集、管理、歸檔和移交等工作,做到一人一檔、歸檔及時、資料完整、管理規范,檔案的保管期限不少于終止供養服務后5年。
需要注意的是,特困人員可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高齡津貼等社會福利待遇,不可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未成年人同時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條件,選擇申請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的,不再認定為特困人員。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