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氣溫驟降,不少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也坐上了“過山車”。江淮名醫、安徽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戴小華提醒,高血壓患者藥物的增減就像“穿衣服”一樣,和季節的變化息息相關。如果近期血壓出現劇烈的波動,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及時增減藥物。降壓藥一旦吃了就不能停嗎?一級高血壓能否不吃降壓藥?血壓高但沒癥狀要不要吃藥?對于“小葉醫探”粉絲們關心的問題,戴小華進行了解答。
名醫檔案:戴小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中醫藥領軍人才,安徽省國醫名師,安徽省首屆名中醫,江淮名醫。
降壓藥可按季節變化來增減
近期,受氣溫變化影響,心血管門診就診量有所增加。在安徽省中醫院心內科門診,小葉看到部分患者反映有頭暈的現象,有的患者雖然頭不暈,但血壓出現了劇烈波動。
“氣溫變化會導致血壓波動。一般來說,夏天血壓低、冬天血壓高。降壓藥的增減就像穿衣服一樣,夏天要減量,冬天要增加。”安徽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戴小華強調,冬季血壓升高往往非常隱蔽,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頭暈的表現,高血壓患者無論頭暈不暈都要堅持測量血壓,醫生會根據患者平時測量血壓的狀況調整用藥方案。
小葉了解到,寒冷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心腦血管意外的主要誘因之一。這是因為,天氣寒冷讓人體的耗氧量驟增,心臟為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要加快心率、升高血壓。對于健康人而言,心臟能夠承受工作量驟然增大的負荷,血管彈性良好能夠及時做出調整,但是對于老年人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了。寒冷的刺激使得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冠脈痙攣,導致不穩定斑塊的破裂,促發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容易造成心腦血管意外。
年輕人患高血壓要盡早治療
“大家都說降壓藥吃了就不能停了,我能不能不吃?或者吃點中藥調理調理?”在門診,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因血壓過高前來就診,表示不想那么早就服用降壓藥物。
小葉在診室觀察發現,就診的患者中不乏一些年輕的面孔,他們普遍對“年紀輕輕吃上吃降壓藥”非常抗拒。“現在高血壓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降壓藥傷肝、傷腎、太年輕了不能早吃,這些都是認識誤區。”戴小華強調,一旦明確診斷高血壓一定要及時、規范治療,否則會對機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吃了降壓藥并非一定不能停
那么,降壓藥一旦吃上真的不能停了嗎?
戴小華表示,高血壓患者通過服用降壓藥物將血壓降到正常水平,而且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以維持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如果隨意停藥則血壓又會升高,所以不是因為服用了降壓藥物而不能停藥,而是停藥了血壓就又升高了。少數患者在夏季血壓控制良好或偏低,可以適當減量甚至可以停藥,但必須密切觀察血壓變化。
什么狀態下必須服用降壓藥
戴小華表示,高血壓一旦明確診斷,醫生首先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病情評估,包括血壓的總體水平、是否合并其他危險因素(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吸煙等)以及有無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傷,然后給予積極的治療,對于早期輕度高血壓、無合并其他危險因素、無相關臟器損傷,可以先生活方式干預,如適當運動、戒煙限酒、保障睡眠、清淡飲食、心情舒暢。
如果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后血壓仍然高于正常,或中重度高血壓,或高血壓合并多個危險因素,或合并有有關器官的損傷,則需要給予降壓藥物(單藥或聯合),盡早將血壓降至正常范圍。
“一級高血壓是否可以不吃降壓藥物?”對于“小葉醫探”粉絲的提問,戴小華表示,一級高血壓是指血壓水平介于140~159/90~99mmHg之間的高血壓,又稱輕度高血壓,對于低、中危的患者,在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1~3個月后,血壓仍然不達標,則需要立即開始服用降壓藥物。對于高危、很高危的一級高血壓患者應立即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什么時候測量血壓會比較準
“有的人頭暈了才量血壓,有的人一個月都不量一次,這都是不對的!”戴小華反復強調,測量血壓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環節,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不能等到醫院就診時才測量血壓。
“我一天要量幾次血壓?在什么時間量?”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小葉醫探”粉絲群里,大家都希望能得到專家的指導。
“測量的時間非常重要。”戴小華建議,高血壓患者可以在早晨起床后,沒吃降壓藥之前先測量一次血壓。此外,可以在上午、中午、晚上等時間隨機測量,從而把每個時間段的血壓了解清楚。
此外,測量的次數也因人而異。“如果經過反復多次測量,血壓整體控制得比較好,可以適當減少測量次數,兩三天或者一周測一次都可以。”戴小華表示,如果血壓波動比較大,及時到醫院找醫生進行相應的藥物調整。
小貼士:高血壓常見誤區
高血壓診療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認識誤區?戴小華為“小葉醫探”粉絲們專門進行了梳理。
誤區①:血壓雖然高,但沒有任何癥狀,所以不需要服用降壓藥物;
誤區②:血壓高了就吃藥,不高就不吃藥;
誤區③:一種降壓藥物降壓效果不好就換另一種降壓藥物;
誤區④: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會傷肝傷腎,所以盡量不要服用降壓藥物。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