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建議安徽高校開設“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業,推動“以竹代塑”打好綠色發展的好“竹”意,構建我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多元工作體系……今年兩會期間,安徽省政協委員、合肥市政協副主席戴夫帶來了一系列提案,關注生態、環保、教育等多個話題。
建議安徽高校開設“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業
濕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不僅提供多種資源,還具有巨大的生態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安徽省濕地保護成效顯著,但是,省政協委員戴夫也看到,目前我省濕地人才隊伍還不足,因此希望開設“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戴夫說,目前全國只有西南林業大學設立了濕地保護與恢復本科專業,建議加強安徽本地專業人才的培養,由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林業局聯合在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業,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同時支持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省屬高校申請增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相關專業,以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參與濕地保護與修復。
另外,戴夫建議推廣實施社區共管模式。“濕地管理機構與保護區周邊社區群眾建立伙伴關系,二者共同參與保護區保護管理方案的決策、實施和評估。”戴夫說,希望在濕地保護與修復當中應充分調動和挖掘社區的力量參與,努力搭建濕地保護領域內的社區共管安徽樣板。
“以竹代塑” 打好綠色發展的好“竹”意
當前,“以竹代塑”已上升為國家行動。在助力“以竹代塑”產業體系中,我省還面臨諸多挑戰。對此,戴夫建議,改變傳統竹品粗放生產為集約經營,組建“以竹代塑”傳統個體生產者形成區域聯盟,提高企業風險能力。
同時,建立村級粗加工、縣級精加工產業體系,提高粗加工竹材價格,以“企業接洽產業”模式獲取本地竹企的話語權和議價權。另外,還要招引龍頭企業,開發“以竹代塑”中高端產品。
戴夫還建議加大環保普及和宣傳,納入研學主題、設計“竹文化”安徽伴手禮,養成居民購買“以竹代塑”產品的習慣。同時依托竹林自然資源和非遺傳統文化,發展森林康養、文化研學、鄉村旅游多種產業,帶動民宿、竹食餐飲、竹文創產品發展。
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出主意
中小學生群體在學習、適應環境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壓力增大,呈現出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和心理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的趨勢。為此,戴夫也提出“關于構建我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多元工作體系的提案”。
戴夫說,要打造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梯隊,將省內高校專家、各區縣心理教研員、各校優秀心理教師隊伍作為第一梯隊,組織各校一線中小學心理教師為第二梯隊進行專業督導,將基層力量作為培育的第三梯隊。
戴夫建議,整合一個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服務平臺,充分發揮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兒童之家”的陣地作用,實現服務資源共建共創共享,為青少年提供便利可及的心理健康公共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劉旸 于源綺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