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滁州市全力拼經濟、促發展、真抓實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在全省爭先進、在長三角創一流的優異答卷,滁州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俯瞰廠房林立的滁州經開區一角 。盧志永/攝
奮勇爭一流
多項指標“全省領跑”
2023年,滁州市經濟運行在全省“賽馬”評議中連續7個季度、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連續2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6個季度全省前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評奪魁;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中國科創中心百強、全國外貿百強等。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00億元,增長7%。總量指標上,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居全省第三。
招大引強上,開展季度攻勢,用重大項目增量做大經濟體量、提升發展質量。去年滁州市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513個、新開工510個、新竣工320個、新投產350個,參加全省集中開工項目376個、總投資287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二、第三、第三。投資“賽馬”連續6個季度獲省激勵。
招才引智上,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舉辦“星耀滁州·會客虹橋” “才聚滿天星·筑夢新滁州”系列活動,開展“千企百校行”校園招聘,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大學生數均較上年翻番。新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新獲評國家級領軍人才、省重點人才計劃、省人才團隊數均居全省前列。人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案例獲評“全國百佳案例”,蟬聯“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要素保障上,盤活低效工業用地5680畝,獲批各類建設用地6.7萬畝、居全省前列。獲批專項債項目224個、發行221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發展到66支、總規模達654億元,已投項目135個、總金額超210億元;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70億千瓦時、居全省第一。助企招工近15萬人、再創新高。
突出“新三樣”
實體經濟加速壯大
農業穩產增收。滁州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超60萬畝、居全省第一,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28萬畝、水產品產量突破40萬噸,分別居全省第二、第一。成功舉辦第二屆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長三角預制菜暨中央廚房產業大會。做好“糧頭食尾” “畜頭肉尾” “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新增綠色食品產業鏈項目133個、總投資313億元;新增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8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全國首個融合功能農業與功能食品完整“創新鏈”的省級重點實驗室落戶該市。
工業提質增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開展工業穩增長“五大行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24家,總數達2567家、穩居全省第二;新增福萊特玻璃、捷泰電池2家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8家,均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級智能工廠3個、數字化車間18個,均居全省第二。天長智能儀器儀表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
工作人員在安徽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作業。盧志永/攝
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產業加速壯大。連續3年舉辦全國光伏行業大會(論壇),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產值1362億元、增長56%,相關經驗做法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動力電池產業集聚了比亞迪、國軒、力神、天合等一批頭部企業,產值增長超25%;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達483家、居全省第三。
服務業恢復增長。開展“樂享亭城”系列促消費活動,打造了天長路、遵陽街等夜市聚集區27個,城市煙火氣愈加濃烈,整市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滁州奧體中心。徐斌/攝
生活提品質
城鄉面貌展現新顏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實施重點城建項目213個,完成投資150億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1.6萬套、改造老舊小區139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城市更新試點示范項目加快建設,經驗做法被住建部推廣。新增城市公共停車位1萬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全省第一。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建成清心涼棚,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廳點位31個。滁州市奧體中心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滁州大道獲評“中國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鄉村振興有力推進。深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脫貧幫扶對象“兩不愁三保障”與飲水安全持續鞏固。全省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在滁州市召開,銜接資金扶持庭院經濟做法在全國作經驗交流。南譙區入選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天長、全椒分別獲評國家級、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4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0個村入選首批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創建,小崗農家書屋獲評全國“最美農家書屋”,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獲評全國供銷系統示范社、居全省第一。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滁寧城際滁州段建成運營,滬寧合、合新、寧淮等鐵路以及滁合、寧洛改擴建等高速加快建設,來六高速滁州段、明巢高速等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56公里、居全省第一。明光通用機場加快建設。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江巷水庫引調長江水)、城西水庫除險加固加快推進。汊河船閘建成運營。滁州天然氣調峰電廠首臺機組并網。建成“城市大腦” “一網統管”平臺。新建開通5G基站超2300個、完成率達120%。
投入運營的小崗村農光互補體驗園。計成軍/攝
聚力辦實事
民生福祉有效提升
社會保障不斷加強。新增城鎮就業14.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2萬人,均超年度目標任務。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等10件實事全面完成。暖民心行動滿意度測評連續6個季度居全省前二。 “12345”便民熱線群眾滿意率 99%以上,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整市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試點。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基礎養老金穩步提高,低保、特困供養標準得到提升。圓滿承辦第十一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相關賽事。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平均濃度優于年控目標,20個國考斷面累計水質均達標。長江“十年禁漁”成果持續鞏固。明光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池杉湖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明湖創成全國首個“幸福湖”。
社會事業持續進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39所,新增學位2.9萬個。各職業院校面向“新三樣”產業,開設5個專業,年輸送畢業生超1.2萬人。獲批省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滁州學院成立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現代產業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與上海優質醫療資源開展戰略合作,共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滁州中心。天長獲評全國生育友好先進單位,全椒入選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實現全覆蓋。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榮獲全國平安醫院建設表現突出集體。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稱號。黃梅戲《初心》等4部作品獲評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居全省第二。全市規上(限上)文化企業數居全省第二。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通訊員 程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