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未成年人已成網絡運用的主力軍,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加強其媒介素養的教育,已成當務之急、重中之重,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今年人代會上,省人大代表張文艷將提交《關于加強網絡監管,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的建議》,建議對短視頻平臺實行實名認證機制。
青少年價值觀受到網絡影響較大
隨著通訊技術和網絡社交媒介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平臺快速崛起,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并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方式之一。張文艷坦言,由于當下青少年從小生活在網絡環境中,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網絡,身邊很多孩子沉迷其中。
“青少年正處在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新媒體平臺發布的內容關乎當代青少年的整體素質和價值取向,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言行舉止和社會的整體氛圍。”張文艷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相關部門出臺了各種管理辦法對短視頻平臺進行規范和整治。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明確要求,短視頻平臺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供用戶自行選擇,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和網絡不良信息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還是有部分青少年,因為缺乏自控力和判斷力,受到網絡負面的不良影響,導致價值觀發生扭曲,甚至學業荒廢。
建議短視頻平臺實行實名認證機制
張文艷建議,主流媒體應創造出更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豐富短視頻的內容,提升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為青少年在新媒體環境下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提供更多的營養,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同時,要對新媒體運營者進行正確的引導,規范其依法依規經營,提高短視頻等新媒體的質量,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合法、健康,成為青少年能從中獲取知識、提升技能的可信賴的新媒體平臺。
她還建議,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對于提供低俗、暴力、色情等劣質內容的新媒體運營者,相關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同時,也要加強監管,應當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要求短視頻平臺實行普遍的實名認證機制,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等手段將未成年人用戶和普通用戶群體區別開來,然后對所有的未成年人強制開啟網絡監管模式。此外,學校還要正視新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增設相關課程,讓青少年學會在新媒體背景下對知識的獲取方式,學會甄別海量信息中的精華與糟粕,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葉曉 余康生 徐琪琪 實習生 張清怡 華震宇 張燕 徐寒鈺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