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經濟建設方面提案447件,占54.18%;社會建設方面提案261件,占31.64%;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案37件,占4.48%……1月22日上午,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在合肥舉辦。根據《政協第十三屆安徽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一年來,共提交提案841件,其中關于經濟建設的最多。
據了解,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廣大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積極履職盡責、奮力擔當作為,共提交提案841件。立案825件,立案率達到98.1%。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提案已全部辦結。其中,所提建議全部采納的(A類)116件,占14.06%;部分采納或列入工作計劃擬采納的(B類)690件,占83.64%;留作參考的(C類)19件,占2.3%。
經濟建設方面提案中,聚焦全面服務和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提出推進長三角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貫通、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聯動發展、支持優勢產業優秀企業"走出去"等建議,為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貢獻了智慧。另外,圍繞科技強省建設,提出建強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院谷網"相互賦能等建議,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貢獻了力量。圍繞制造強省建設,提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健康發展等建議,為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發揮了積極作用。圍繞農業強省建設,提出夯實"千億斤江淮糧倉"根基、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等建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參考。
政治建設方面提案42件,占5.09%。圍繞全面發展協商民主,提出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拓寬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等建議,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獻計出力。聚焦法治安徽建設,提出推進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建設、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規范登記立案和訴前調解工作等建議,為建設平安安徽貢獻了智慧。
文化建設方面提案38件,占4.61%。圍繞文化強省建設,提出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筑保護、推進凌家灘申遺、加強合肥文化功能建設等建議,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供了重要參考。關于加快推進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塑造"傳奇皖北"文旅品牌、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等建議,為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貢獻了智慧。
社會建設方面提案261件,占31.64%。圍繞人才強省建設,提出完善高層次人才政策、加強民營企業人才和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等建議,助力人才興皖工程落地見效。圍繞教育強省建設,提出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建議,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凝心聚力。關于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醫療資源有效下沉等建議,為建設健康安徽提供了有益參考。對接"民聲呼應",提出讓皖北群眾喝上"引調水"、小區(家庭)適老化改造、破解城區停車難、加強外賣食品安全監管、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建議,助推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案37件,占4.48%。圍繞生態強省建設,提出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盤活我省存量低效用地、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構建引江濟淮工程生態補償機制等建議,為加快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發揮了積極作用。關于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加強省級濕地自然公園管理等建議,為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貢獻了智慧。
報告稱,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提案建議,轉化為助力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的新招實招硬招,為助推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于源綺 張楠 項磊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