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賦予我們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中國詩詞則是傳承古今的歌唱,是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當“無言”的文物與“有聲”的詩詞相遇,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12月24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物局)、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安徽日報社)共同指導,安徽省博物館協會、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安徽省少工委辦公室共同主辦的“安徽省少年文物詩詞大會”在合肥圓滿落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安徽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計永超,共青團安徽省委二級巡視員、省少工委主任李丹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負責人汪智勇,安徽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雷修佛,安徽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大珍,安徽報業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先兵,安徽博物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卞堅,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懷東,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后、阜陽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鄭虹霓出席了本次大會的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現場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12月23日-12月24日),來自安徽省16個市的96名少年代表分成小學組、初中組,圍繞探秘安博、搶答賽、對抗賽、限時賽等環節獲取積分,頌詩詞經典、品文物意趣、學傳統文化,共產生金獎代表隊兩支、銀獎代表隊兩支、銅獎代表隊兩支、詩詞小達人12名、優秀輔導員6名。
獲獎名單
頒獎現場
其間,大會以文物為基礎,以詩詞為媒介,組織開展了文化研學實踐活動,帶領學員們溯源中華文明,領略文物魅力,喚醒心中的詩意和夢想。“探秘安博”環節綜合考慮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尋寶”答題讓大家深入了解安徽文明史及徽州古建筑,品味安徽人文底蘊,增強安徽文化的歸屬感;“詩詞比評”環節緊張而熱烈,通過搶答賽、對抗賽、限時賽等環節,綜合考驗學生的專項知識儲備、團隊協作能力、靈活應變能力以及綜合心理素質;“文化實踐”環節則通過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日報報史館的多館聯動,再現了人民的歷史和創造力量,以及人與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諧之美。此外,專設箜篌與古琴吟唱傳統文化類演出和《杜甫的美學》學術講座,打造沉浸式詩詞新體驗,真正讓詩詞之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走入生活,走入人心!
探秘安博
詩詞比拼
文化實踐
箜篌演奏
古琴吟唱
學術講座
一字一句繪山河,一詩一詞見天地,一文一物溯文明。我們的少年是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承者,是中國珍貴文物的見證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者。此次大會的舉辦,充分利用文物資源提升新時代少年精神素養,進一步增強了新時代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提高對中華經典古詩文閱讀、理解和鑒賞的能力,亦充分展現了中國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無限潛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