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設立“就業服務專員”,跟蹤掌握工業企業用工、缺工、招工等情況;到2025年,全省新增高校畢業生在皖就業150萬人,省內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5%左右;每年開展省內區域勞務協作轉移就業人員30萬人左右……7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印發《實施穩就業提質擴量服務“家門口”就業三年行動方案》,我省將充分開發勞動力資源,推動穩增長與穩就業良性互動,引導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地就近、“家門口”高質量充分就業。
企業向社會發布用工需求清單
企業用工情況如何?是否需要招工?《行動方案》提出設立“就業服務專員”,常態化跟蹤掌握工業企業用工、缺工、招工等情況,建立工業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及時向社會發布。
為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我省將持續推進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動態優化調整,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同時,深入實施技工強省建設,面向企業職工和就業創業重點群體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新增技能人才3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與學生實習管理工作機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就業觀,每年培養畢業生40萬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支持企業興辦技工學校,完善購買技能人才培養補助政策,力爭每年培養7萬名新技工。
根據計劃,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新增60萬人以上、總量達540萬人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新增6萬人以上、總量達55萬人以上。全省技能人才新增90萬人以上、總量達70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新增30萬人以上、總量達220萬人以上。技工院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80%以上。
二產、三產吸納就業占八成左右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后,我省重點產業吸納就業將更加充分。到2025年,第二產業凈增就業150萬人左右,總量達1170萬人左右,占比達34%左右;第三產業凈增就業170萬人以上,總量達1580萬人左右,占比達46%左右。
在二產吸納就業方面,立足我省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領先優勢,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打造更多制造業就業增長點;健全助企紓困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產業鏈供需和要素對接“百場萬企”活動,幫助企業吸納更多就業;推進技術改造與產業整合重組、轉換發展動能相結合,創造更多高附加值、高質量崗位。每年全省工業企業新增吸納就業45萬人左右,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吸納就業15萬人左右,全省建筑業企業新增吸納就業3萬人左右。
同時,實施三產就業提質擴量行動。不斷提升健康體育、養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科技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多選擇,每年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30萬個左右。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數字技術賦能企業、咨詢服務機構和研究機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就業容量大的數字產業集群,每年引導數字經濟領域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7萬個左右。健全零工服務模式,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每年引導新增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崗位20萬個左右。
每年新增高校畢業生在皖就業50萬人以上
根據《行動方案》,我省將實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提質擴量行動。到2025年,全省新增高校畢業生在皖就業150萬人,省內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5%左右;全省新增農民工在皖就業180萬人,皖籍農民工在皖就業1500萬人左右。
其中,深入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每年新增高校畢業生在皖就業50萬人以上。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規模,穩定增加國有企業優質崗位,做好大學生升學、征兵等工作,每年通過政策性崗位安置就業不少于15萬人。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支持民營企業吸納就業,每年通過市場化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35萬人左右。
強化返鄉創業、勞務品牌、職業技能、勞務協作“四輪驅動”,每年促進60萬名農民工在皖就業,并加強住房保障和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學位供給。鼓勵各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等與鄉鎮開展“鎮企對接”,吸引更多高技能、高適配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每年新增農民工就業50萬人左右。
深入推進就業促進暖民心行動,持續提升“三公里”就業圈平臺效能。實施困難人員“一人一策”援助計劃,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每年穩定提供5萬個公益性崗位,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近就業。此外,深入開展創業安徽行動帶動就業,每年促進創業帶動重點群體就業10萬人左右。扶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穩定發展,鼓勵其通過創新創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暢通省內招工渠道 實現“內循環”
《行動方案》提出,要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分享機制,實現各地人力資源信息實時共享。暢通省內招工渠道,幫助企業在異地組織招聘活動,形成勞動力資源“內循環”。每年開展省內區域勞務協作轉移就業人員30萬人左右。
把“四上”企業作為重點,健全企業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定期走訪聯系企業,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與企業對接,做到“招工跟著項目走、項目招引早介入、項目簽約常跟進、項目達產緊跟蹤”。每年舉辦“2+N”等招聘活動1萬場次以上,促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不少于50萬人,保障重點企業用工10萬人以上。
開展“接您回家”活動,通過“接高校畢業生回家”增加高層次人才供給,“接技能勞動者回家”提升勞動能力匹配,“接農民工回家”填補一線普工缺口,“接創業者回家”促進產業升級、擴大高質量崗位供給,每年引導回皖就業創業10萬人左右。同時,深入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鍛長補短計劃,到2025年,培育100家以上競爭力強、誠信服務的5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每年引進一批國(境)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推動本地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多形式合作。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