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5月19日上午,馬鞍山市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愿者陳金喜、曲萍夫婦一起來到馬鞍山市紅十字會,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角膜捐獻志愿者證》。他們不僅拿到各自的證書,還將女兒陳露的捐獻證書一并領了回去,一家人在家里美美地拍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
“做好人好事讓我感到快樂。”在花山區車站路一棟普通的居民樓里,“90后”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愿者陳露快人快語。在一旁的媽媽曲萍告訴記者,陳露是3月5日出生的,這一天也是學雷鋒紀念日,女兒打小就心善。
因為這份“心善”,陳露獻血捐樣,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因為是RH陰性B型血,她還加入市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務隊。自從成為志愿者后,陳露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
今年4月1日,在市展覽館旁好人崗做志愿服務時,陳露在安徽省遺體(器官)捐獻申請登記表上簽上了名字,同日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還有她的父親和母親,一家三口同時簽訂捐獻遺體的大愛義舉讓人敬佩。
問及為什么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父親陳金喜這樣說道:“沒有多想,女兒的提議很不錯,何況這還是一件好事。”母親曲萍說:“捐獻眼角膜,能讓眼睛失明的人看見光,很有意義。”
“很早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關于器官捐獻的一些知識,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陳露說,“我父母很開明,在我提出捐獻的想法后,父母也很支持。”
“一家三口同日簽訂捐獻遺體,這在我市也不多見。”馬鞍山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方必來說,器官捐獻,對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來說,是重生的希望;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來說,是生命的延續。陳露一家三口的力量或許很微小,但我們相信,大愛傳遞的力量終將匯流成河。
據了解,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分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和器官捐獻兩個方面。年齡在18周歲以上的捐獻志愿者可以到市紅十字會、市展覽館旁好人亭進行申請登記。截至目前,馬鞍山市已有495位志愿者登記,129例遺體捐獻成功,4例人體器官捐獻成功。
大皖新聞記者 金學永 通訊員 楊正文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