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壽縣永良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壽縣稻谷生產經營“二代泰國香米”行為被央視曝光后,造成嚴重社會負面影響。5月6日,大皖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給予當事人行政處罰罰款2000000元。
以央視曝光為線索連夜檢查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2023年3月15日晚,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根據央視“3·15”晚會曝光線索,對壽縣永良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到達現場時,當事人正在生產假冒“二代泰國香米”,現場未見“香精”。生產的大米包裝袋標注“二代泰國香米 泰子王”;凈含量:25kg,產品名稱為泰子王二代泰國香米,產品類型為香秈米,生產許可證編號:SC10134152105707,配料:大米,產地: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生產商為壽縣永良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廠址為安徽省淮南市壽縣雙橋鎮二十鋪村壽霍路南側。現場已生產25kg/袋的“二代泰國香米”346袋。
執法人員還在生產車間外的卡車上發現已裝車待發貨的“二代泰國香米”共34.01噸,其中25kg/袋的“二代泰國香米”200袋;15kg/袋的“二代泰國香米”1134袋;10kg/袋的“二代泰國香米”1200袋。在生產車間和原料庫共有兩種“二代泰國香米”包裝袋計86807條。
執法人員依法查封了當事人生產場所,扣押違法生產的產品和包裝物,并于2023年3月16日對當事人違法行為立案查處。2023年3月16日、3月19日對當事人進行調查。
大米未檢出“香精”成分
記者從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的淮市監處罰〔2023〕5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看到,壽縣永良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曾用名為壽縣永良糧食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10月17日變更為現名,法定代表人為劉某某。2014年遷入現址淮南市壽縣雙橋鎮二十鋪村壽霍路南側,主要經營范圍是大米生產、銷售,糧食收購、銷售,油菜收購、銷售,糧油信息咨詢服務,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二代泰國香米”產品名稱為:泰子王二代泰國香米,產地: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生產單位為壽縣永良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泰子王”為當事人持有的注冊商標。當事人生產經營的“二代泰國香米”在包裝袋正面、背面及兩側均顯著標示“二代泰國香米”字樣。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當事人未采購‘香精’,未在生產經營的大米中添加‘香精’,生產的大米經檢驗未檢出‘香精’成分,抽檢的大米經檢驗合格”。
當地大米宣稱為“二代泰國香米”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雖然當事人生產的大米未添加“香精”,但其為了迎合市場提高大米銷量,設計并印制顯著標示“二代泰國香米”字樣的大米包裝袋,使其生產的大米與泰國香米產生聯系。
當事人生產“二代泰國香米”使用的稻谷均是產自壽縣的稻谷,未進口泰國稻谷及泰國大米。當事人將壽縣稻谷生產的大米宣稱“二代泰國香米”,雖均銷售給經銷商,但最終實際被消費者購買,造成消費者將購買的壽縣產大米與泰國產大米混淆,誤認為購買的是泰國大米。
截止到2023年3月15日,當事人違法生產經營“二代泰國香米”967335袋,計17054.58噸。上述大米售價為2.2元/斤至2.475元/斤不等,銷售單價未明顯高于普通大米。根據銷售單票面金額統計,當事人違法經營額7994.81萬元。
當事人被罰款2000000元
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當事人為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提高大米銷量,將壽縣稻谷生產的大米宣稱“二代泰國香米”,且以普通大米價格進行銷售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將購買的壽縣產大米與泰國產大米混淆,誤認為購買的是泰國大米。當事人實施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擾亂了糧食大米市場競爭秩序,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行為被央視“3·15”晚會曝光,造成嚴重社會負面影響,且違法經營額較大,認定當事人違法行為情節嚴重。
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給予當事人行政處罰罰款2000000元。
據了解,當事人于2023年4月4日簽收淮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告知書,后放棄聽證。目前,該案行政處罰決定正在履行中。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