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長期以來,很多黃山市民提出希望盡快開通歙縣許村到黃山區譚家橋公路。今年的黃山市"兩會"期間,黃山市人大代表謝奇峰和政協委員李玉成也就此提出了建議、提案。4月28日,黃山市自規局公布了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上述建議、提案的協辦意見,稱會爭取該公路項目早日實施。
昉溪和升溪在此交匯,注入富資河,流入新安江。
黃山市自規局提出的協辦意見稱,該項目已列入《黃山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該局支持歙縣許村-黃山區譚家橋道路建設,通過“三區三線”劃定和納入《黃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送審稿)重點建設項目安排表等方式保障項目用地空間需求。2022年,黃山市在開展的“三區三線”劃定過程中,積極做好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接,按其提供的歙縣許村-黃山區譚家橋道路范圍線,調出永久基本農田101.0325畝,為依法依規建設該項目預留了空間。
考慮到該項目可能涉及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在《黃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送審稿)中將該項目列入重點建設項目安排表,可依據《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自然資發〔2022〕142號)文件規定,認定該項目為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在報批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時,附省級人民政府出具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認定意見即可上報省政府審批。
黃山市自規局稱,下一步將積極主動對接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做好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選址、組件報批等工作,爭取項目早日落地實施。
據大皖新聞記者了解,歙縣許村距離城區不遠,周邊分布很多優質景區、鄉村山水人文及特產資源,是開發旅游的寶地。尤其許村是中國傳統村落,許村有高陽廊橋、五馬坊等上百幢歷代古民居與古建筑,是國家級文保單位集群,新安太守任昉曾在許村隱居,村里的昉溪就因此而來,歷史人文厚重,山水生態絕佳。許村還有通往黃山譚家橋的箬嶺古道,品質優越。黃山譚家橋緊鄰高速公路,是黃山東大門,也是上海知青小鎮。譚家橋這幾年旅游開發力度極大,旅游發展潛力巨大。
許村到譚家橋公路一旦建成,將是旅游路、生態路、富民路,對帶動兩地以及歙縣黃山區環線文化旅游及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