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日前,黃山市住建(城管)系統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召開,該市住建局局長章繼平用一組組數字,傳遞出該市城鄉今年將有很多新變化,市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空間會變得更好。
2023年,按照“盤活邊角地、激活老馬路、扮靚老街巷、改造老小區、提升老廠區”的原則,黃山全市全年計劃實施400個以上“微改造、精提升”項目點建設,打造100個城市網紅打卡點。實施戴震公園二期改造,全年計劃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20萬㎡,新增街頭綠地游園(口袋公園)8個,新建綠道50公里,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將城市更新與業態植入有機結合,提升城市活力,積極打造新的城市地標。
實施“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新增停車泊位2.2萬個以上(公共停車泊位3400個以上),推進既有居住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實施城市污水管網病害整治、改造更新、破損修復工程,計劃開展管網清淤檢測10公里以上,修復改造污水管網長度20公里以上,新建污水管網10公里以上。加強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新建改造排水管渠15公里,新建排水泵站25立方米/秒。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管控,累計達標片區面積占比達37%以上。啟動中心城區——污廠遷擴建和徽州區凈水廠建設。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培育市場信心。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探索現房銷售試點,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轉變,從解決住房“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組織開展精品住宅創建行動,逐步推進智慧住宅示范項目建設,提高住房建設標準,提升住宅工程品質。今年計劃新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346套、基本建成425套;改造老舊小區48個,惠及居民6864戶。全市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281套、基本建成344套。堅持公租房保障實物配租和貨幣補貼并舉,拓寬已建成公租房配置使用范圍,全市發放公租房貨幣補貼744戶。
全年計劃創建“席地而坐”城市“徽客廳”示范區100個。推出黃山最干凈城市地方標準雛形。引入社會資本,推進中心城區環衛保潔一體化、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轉運及資源化利用基地、黃山市垃圾滲濾液綜合處置、黃山市飛灰填埋場等環衛項目建設。
規范戶外廣告、店牌店招管理,各區縣建立1個以上戶外廣告、店牌店招示范街區。編制中心城區公廁專項規劃,加快老舊公廁提升改造,優化城鎮公廁布局。鼓勵屯溪區、高新區建筑垃圾資源利用一體化,加快實施祁門建筑垃圾調配廠項目,實現黃山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全覆蓋。
制定出臺促進建筑業和徽派古建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提升企業資質、爭先創優、引進總部經濟、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專項扶持資金支持獎勵。培育一批高等級、高產值、經濟貢獻率高的龍頭骨干企業。在重點區域設立駐外服務機構,開拓市外市場。開展全市建筑業“二十強”、“優秀成長型”企業評選,鼓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專。
大力發展徽派古建產業,確保全年古建產值達到22.55億元以上,同比增速25%以上。高質量辦好徽派古建產業大會,高標準建設中國園博會“徽派古建展示園”,高水平搭建徽派古建產業大腦和古建信息交易平臺。
開展全域歷史文化資源普查,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不斷擴充保護名錄,完善黃山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利用,完成全市4052處歷史建筑保護圖則編制及徽派建筑數據庫信息錄入工作。啟動制定黃山歷史文化預保護機制,防止隨意拆除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古民居。
開展全市全域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歷史建筑、歷史地段普查認定申報工作,推進全域歷史文化資源申報。加快推進申報黃山市國家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名城,進一步梳理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形成要素普查報告,推進《黃山市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文本(國家級、省級)》和《黃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成功申報黃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支持祁門、休寧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加強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及活化利用,支持利用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開展與保護相適應的文化創意、特色餐飲、酒店民宿等商業活動。支持指導屯溪區加快推進隆阜老街保護和利用。持續鞏固黃山市中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成果。繼續申報中國傳統村落,編報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國外貸款項目,爭取亞行、國開行等資金扶持,加大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產業發展。
完成中心城區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保障居民用氣安全。開展城市地下管線建設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治理城市地下管線安全風險隱患。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