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初春時節,銅陵濱江生態公園的人氣格外旺,游客或于江邊散步,或在跑道上鍛煉,或沉迷于江邊美景……昔日小碼頭林立、“臨江不見江”的長江岸線,如今已改造成為擁有“銅陵外灘”美譽的濱江生態公園,原先的舊碼頭改造成濱江書屋、散貨堆場改造成綠茵場和露營地。2月15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活動來到安靜秀美的親水港灣。
污水岸變成了生態公園
初春時節,一對新人正沿著江邊漫步,邊賞著江景邊拍著屬于他們的婚紗照片。“我們從小就在這里長大,眼看著這里從污水岸變成了生態公園,能在這里拍出美美的婚紗照,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銅陵市民小王笑著說。
誰能想到綿延數公里的濱江風光帶沿江岸在10年前是個砂石灰塵滿天飛的老舊碼頭。如今,“繁雜忙碌”的江岸變身安靜秀美的親水港灣,刷新著當地“濱江不見江”的舊時印象。市民隔三差五便來到這里吹江風、賞江景,這里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據悉,2012年11月,銅陵市啟動實施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作。先后投入約4.8億元,完成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濱江生態岸線北延伸工程、濱江生態岸線南延伸工程建設,建成全長6.3公里的濱江生態公園和濱江體育公園,總面積100余萬平方米,被廣大市民親切稱為“銅陵外灘”。銅陵市還堅持將岸線整治與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相結合,對江堤進行了固腳護岸,拆除多座碼頭和各類堆場,增加過水斷面,使江堤的防洪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強。
走進濱江風光帶沿江岸,生態護坡、園林綠化、臨江步道、綠道等構成了全新岸線景觀。在銅陵濱江生態公園內,有水天綠洲、古渡春秋等特色景致,有利用原有的碼頭、堆場和船廠改造而成的濱江生態體育公園。與濱江生態公園一岸之隔,還有同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黑砂河下游生態岸線整治工程。
廢棄碼頭改成了全民閱讀點
在銅陵濱江生態公園江岸邊,有一個作為八百里皖江岸線首個由廢棄碼頭改造而成的全民閱讀點——濱江碼頭書屋,被稱為“最美江上書屋”。“濱江碼頭書屋2015年8月16日開工建設,2015年12月8日建成并試運營。內有藏書7000余冊,涵蓋綜合文學、少兒讀物、健康養生、旅游地理等10大類。”銅陵市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書屋的設計構思旨在與自然相配合、相協調,從碼頭原環境出發,結合銅陵文化,做“由地而生”的建筑。
“閱讀點的建筑主體架構由鋼結構和玻璃幕墻組成,采用了大跨度、大懸挑結構,仿佛懸浮在碼頭之上。既最大限度保留了碼頭的歷史原貌,又獲得了獨特的建筑形象和開闊的觀江視野。”濱江碼頭書屋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書屋將原碼頭空間分隔形成了上、中、下三個層次。頂層觀江,中層閱覽,底層冥思,充分發揮了建筑的主體功能。
走進濱江碼頭書屋,記者注意到,該書屋精神核心空間是位于建筑中心的藏經閣。四壁以書架為墻,書架為椅,面向江面逐級跌落,形成臺階狀的閱讀空間,面對滾滾江水讓人不由感嘆時間的流逝與知識的永恒。頭頂的竹風鈴如山水般自然起伏,形成了濃濃的禪意,給人以透過視覺、聽覺直達心靈的震撼。而外立面采用毛石、防腐竹、舊枕木等原生態材料,與濱江公園的生態性遙相呼應。
從岸線整治到水系治理,從污染防治攻堅到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銅陵的綠色“蝶變”帶給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山青了、水碧了,藍天白云多了,城鄉環境更美了。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圖為銅陵市宣傳部提供)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