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旌德縣蔡家橋鎮華川村先行一步探索林業改革,被譽為“全國林長制改革策源地第一村”。2月13日,“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活動走進華川村,這里呈現四面環山、三峰競秀、兩河穿村、一橋飛架的瑰麗景象,一幅山清水秀、產業興旺、村民富裕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
將保護森林資源寫入村規民約
“嚴禁亂砍濫伐,嚴禁亂挖野生植物,嚴禁向河道亂扔垃圾、要維護環境衛生;實行殯葬改革,村民去世后一律安葬在村級公益性公墓……”一走進華川村,村委會宣傳欄、墻繪上的村規民約格外醒目,每一條、每一句,通俗易懂。
“村里從2016年開始,就制定了村規民約。7年來,大伙都自覺遵守,敬老愛幼、勤勞致富、移風易俗,現在家家戶戶都向文明靠攏,村民的生活越過越美。”提起村里民風的轉變,華川村的村民喜笑顏開。多年來,華川村通過村規民約等開展自治活動,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現在村規民約不僅是寫在墻上,更融進了大伙心里,大伙都爭著‘比文明’‘賽文明’。”該村黨總支書記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該村還將保護森林資源寫入村規民約,形成長效機制,讓村民自覺遵守。據悉,為了保護好山林和水環境,2017年,旌德縣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華川村積極響應,走綠色發展之路。“我們以‘四綠’工作法推進森林村莊建設提升行動。”據介紹,所謂“四綠”工作法即全民植綠——通過黨員干部帶頭,村民參與,家家戶戶植樹、種草、栽花,積極投身森林村莊建設;見縫插綠——房前屋后、道路兩側、荒坡空地,宜林則林、宜綠則綠,不讓黃土見天;拆墻透綠——拆除高實圍墻,建立通透式或低矮圍墻,展示庭院綠化;立章護綠。在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上下功夫。
將林長制理念融入鄉村治理體系
“安徽省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森林村莊”“宣城市第一批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示范村”……這些是全國林長制改革策源地華川村近年來獲得的榮譽稱號。近年來,該村林業、農業產業集體經濟勢頭強勁,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自我發展不斷提升,法治理念落地生根,社會正氣弘揚光大,鄉村治理體系實踐探索成效初顯。
1952年,華川村便發行林權股票,明確股民權利、義務與利益分配方案。1964年制定了人口、山場、土地、大牲畜固定分配給村民的“四固定”林業生產與管護制度,初步構建起林長制管理雛形。近年來,華川村結合林長制改革,靠山促發展、依林做文章,努力把林區變景區、田園變風光。
“目前我們已經發展山核桃、白茶基地800畝、油茶1500畝、靈芝等林業特色產業種植3000余畝,靈芝酒廠已經投產銷售及市場形勢反應很好,規模化特色養殖業皖南土雞、合同雞、合同鴨養殖已經投產、前景非常好。”華川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該村農產品展示中心已經投入使用、靈芝及產品展示中心主體已經完工。“我們正在積極謀劃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和碳匯經濟,探索建立鄉村產業發展新路徑。”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