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尋一方庭院,沏一壺清茶,捧一卷閑書,做一場無關風月的徽州夢。吾心安處是黃山,如今,住徽州民宿已成為越來越多人旅游出行的“新標配”。2月12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團走進黃山感受徽州民宿的獨特魅力。近年來,黃山市借勢全域旅游發展,依托自然、文化、生態等資源優勢,把民宿業發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和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條文化、生態與經濟相協調的鄉村振興之路。
利用改造古民居古建筑
在黃山屯溪老街,由十三棟古民居、五大主題集合成一片擁有42間房的徽州儒商生活文化民宿集群,是黃山市首個徽商主題民宿。茶、鹽、木、當,是古時徽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行業,同時結合徽州人的生活文化“火”,進行提取設計,才有了如今細膩精巧、內秀不露的黃山屯溪老街還淳度假民宿。
該店店長介紹,民宿內的“茶院”以茶陶情,“鹽院”藏富不露,“木院”繁華重現,“當院”如數家珍,“火院”知足常樂。細節做到極致,鬧中取靜。
其中,以“木”為主題的還淳堂繁華重現。曾經的輝煌,徽州的文化,江南的底蘊,老街人家的煙火味兒,又和著些書香茶舍、咖香墨韻、徽式小廚的文藝小情調和對隱居世外生活的些許向往,在這里新舊穿越,水墨縱橫。
近年來,憑借著獨一無二的文化優勢、生態優勢、旅游優勢、區位優勢,黃山自帶流量,發展民宿基礎好、起步早,水到渠成。在全國還以A級景區和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發展期間,2005年黟縣西遞村豬欄酒吧悄然開業,拉開了徽州民宿發展的序幕,一批以古民居古建筑利用改造為主的民宿客棧新業態逐漸興起。
目前,黃山市民宿共計2900余家,占安徽省70%以上,年接待超250萬人次,經營收入15億元以上。
多項政策支持打造不一樣的徽州民宿
氣派的大門、青磚、朱紅門窗、錯落的青石板、木質的樓梯地板……走進黟縣以民國風和旗袍為主題的泊隱民國里民宿,這些經典的元素一秒鐘就能讓人穿越到民國的舊時光里。近年來,黃山鼓勵經營業主在保留原版徽派建筑特色的同時,通過創意創新植入各自不同的故事與情懷,打造“不一樣的民宿”。
以穿漢服賞徽劇為特色的拾庭畫驛、以主打親子游和徽墨研學的舊街墨野·黃山集舍等精品民宿,在古徽州、新黃山大地上,像這樣“不一樣的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民宿經濟風生水起。
“黃山民宿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民宿從業者的堅守與付出,更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黃山市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突出規劃引領,制定《黃山市民宿業發展規劃》,出臺全省首個民宿政策文件《關于促進徽州民宿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2022年將《黃山市民宿促進和管理條例》納入地方人大5年立法計劃,以“小快靈”立法規范民宿產業有序發展。同時,突出政策牽引,發布《徽州民宿提質增量行動計劃》《推進“個轉企”促進“徽州民宿”提質增量優惠獎勵政策》等,推出民宿貸產品簽約138戶、放款1.17億元,幫助民宿業主走出疫情低谷,向中高端化、個性化和精品化方向發展。
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未來,黃山將錨定新目標,繼續深挖徽州古建筑的多重價值,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創意思維,打造新場景、融合新業態,不斷創優“大黃山”徽州美宿品牌。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