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1958年建礦,1960年設市,淮北這座城市因煤而建、緣煤而興。從曾經的煤炭工業之城到現在的綠金美城,從曾經的瘡痍遍地到如今“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淮北如何在探索發展中實現了城市華麗轉身?2月10日,記者跟隨“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團來到淮北市綠金湖圓夢島尋找答案。
建市62年來,淮北市累計生產原煤11億多噸。地下煤炭資源和地上灰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造成該市41.5萬畝土地沉陷。采煤沉陷區,成為淮北最深“傷疤”、發展最重“難題”和民生最大“痛點”。而初登圓夢島,湖面微風吹拂,候鳥翔游,水天一色,站在圓夢臺上環眺四周是青山綠水,很難想象昔日這里還是污水橫流、臟亂黑臭的采煤沉陷區。
綠金湖源于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楊莊煤礦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區,是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匯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級調研員朱成文向記者介紹道,自20世紀80年代受地面沉降影響,淮北市相山區對轄區內11個社區居民集中搬遷安置,經多年綜合治理后,形成水域面積1.16萬畝,總蓄水庫容達3680萬立方米的人工內湖,目前綠金湖已成為當前全國地級市中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
為破解采煤沉陷帶來的巨大危害,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淮北市不斷探索治理路徑,摸索出“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而截至2022年底,淮北市治理采煤沉陷區面積約21.9萬畝,全市總塌陷面積約42.5萬畝,總投入資金約157億元,治理率達51.5%。
如今,治理后的綠金湖將逐步打造成以城市綠心為主題,以生態修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城市中央公園,連同南湖、乾隆湖、碳谷湖、古樂湖、朔西湖形成別具一格的“六湖連珠”城市特色風貌。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