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1月14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嚴懲坑農害農、侵犯農民企業家權益犯罪,辦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益訴訟1231件,支持農民工討薪5929件,發放司法救助金1億元。
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五年來,我省依法保護科技創新,聯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構建大保護、同保護格局,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155人,同比增長82. 6%;對涉科研企業、科研人才犯罪依法能不捕就不捕、能不訴就不訴。宣城檢察機關在辦理朱某某等4人侵犯商業秘密案中,對危害較小且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王某某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
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制定《滬蘇浙皖檢察機關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安徽版”,合肥、滁州、宣城等地檢察機關先后與滬蘇浙檢察機關簽訂反走私、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社區矯正等協作意見,司法協作領域不斷拓展。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嚴懲坑農害農、侵犯農民企業家權益犯罪,辦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益訴訟1231件,支持農民工討薪5929件,發放司法救助金1億元,促進鄉村宜居宜業。
制定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
五年來,全省檢察院會同公安、環保等部門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活動,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9767人。蕪湖“10·12”1·26”污染環境系列案辦案組榮記集體一等功。組織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開展5個特色子專項,與省林長辦聯合制定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立案辦理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1.2萬件,主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7.2億元,督促清理、修復被占用和破壞林地、耕地19.5萬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1.1萬公頃。
成功辦理“南四湖”專案,督促有關部門投入1.6億元治理污染水域,辦案經驗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全國推廣。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7起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會場中國角展示。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決策部署,起訴非法捕撈犯罪1580人,提起漁業資源保護公益訴訟571件,督促當事人投放魚苗1500萬余尾。
依法起訴生產銷售“毒禽肉”“假藥”等犯罪1491人
報告指出,全省檢察院堅決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扎實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殘留、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依法起訴生產銷售“毒禽肉”“假藥”等犯罪1491人,提起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公益訴訟735件,向違法行為人主張懲罰性賠償金18億元。
堅決守護生產安全,與省應急管理廳會簽《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和檢察監督協作配合工作意見》,起訴危害生產安全犯罪817人,辦理安全生產領城公益訴訟案件692件,全國檢察機關現場會在安徽召開。六安檢察機關向有關部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查處違法儲存、運輸、私售成品汽油案件45件,8人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守護成品油行業安全。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余康生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