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記者今日從蚌埠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經基層推薦、組織初審、評委會審議等程序,該市擬確定孫夢晗等17組(17人)為2023年12月份“蚌埠好人”,其中,大皖新聞率先報道的宋同文醫生獲評見義勇為類組別。
2023年12月份“蚌埠好人”:
助人為樂類(3組)
孫夢晗,女,1996年生,2014年9月考入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23年9月18日上午8時23分,在安徽省立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隨著血細胞分離機開始運轉,孫夢晗的造血干細胞采集順利開始,歷經五個小時的采集,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306ml,成為我市第19例、安徽省第54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她以7年之約,傳遞愛的溫度,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點燃希望的火種。
鄧志威,男,1965年生,蚌埠市安徽迪發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擁有30多年機械加工行業創業經歷和18項技術專利。他積極關愛轄區弱勢群體,捐贈企業研發的智能養老產品10余臺,為助殘及老齡化事業捐贈10余萬元,受益人群達到60余人,希望能給他們不便的生活中帶來一絲溫暖,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緩解殘疾人家屬日常照料的壓力。
王燦,男,1982年11月生,固鎮縣藍天救援隊隊員。跳入冰河,托舉落水小男孩的生命;因冒著嚴寒搜救落水者而住院卻無怨無悔……他先后參與各種搜救100多起,多次趕赴外地參與搶險救災,用一樁樁癡迷公益的感人故事,一幕幕舍己救人的動人場景,一幅幅抗擊洪魔的驚險畫面,用愛撐起生命的“藍天”。先后獲評蚌埠市學雷鋒志愿標兵、蚌埠市優秀志愿者、蚌埠市最美防疫人、全國藍天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見義勇為類(3組)
宋同文,男,1982年生,蚌醫附院放射科醫生。2023年8月23日,攜家人旅游路過青陽縣朱備鎮后海景區附近,發現一少年在水潭里掙扎,形勢十分危急。他立即跳水救援,將落水少年救上岸,實施心肺復蘇,救回少年性命。后續,又持續聯系少年,多次開導,幫助少年樹立人生目標。青陽縣政府專程趕來蚌埠,對宋同文見義勇為的事跡進行了表彰。
郭文亮,男,1954年生,蚌埠市懷遠縣古城鎮路崗村二組村民。2023年6月4日11時許,天空下著小雨,郭文亮正在地里查看水情,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呼救聲,他聞聲跑去,發現掉落河里的人面部朝下、不停在河里掙扎著,看得出來根本不會游泳,情急之下郭文亮沒有猶豫跳進了河里,費力地游到落水者身邊。他努力用一只手臂從后背摟住落水者,讓她的頭露出水面,另一只手臂使勁劃水游向岸邊,最終成功游上了岸。聞訊趕來的村民幫忙聯系了孩子的家人,在確認孩子脫離危險后,郭文亮也離開了現場。
周權,男,2003年生,固鎮縣新馬橋鎮路東居委會居民,皖西學院在讀大學生。2023年8月14日,周權駕車載著家人趕赴縣城參加一場親友聚會,在停車返回途中發現三八河邊有不少人聚集圍觀,上前后發現一名女子在河中掙扎,危急時刻,周權毫不猶豫沖下河前往施救,在三八河邊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正氣之歌。
誠實守信類(3組)
張鳳珍,女,1999年生,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2023級金融學院學碩2班。張鳳珍的爺爺、姑奶奶、父親都積極響應國家支援西部建設的號召,先后踏上援疆旅程。張鳳珍也于2022年8月踏上了援疆旅程,于2023年7月圓滿完成任務,她踐行家族建設祖國邊疆諾言,三代人,跨越60余年,只為一句承諾,一個信仰。《中國青年報》《安徽青年報》《西部志愿匯》《安徽學聯》《中國青年志愿者》等媒體先后報道了張鳳珍的事跡。
劉進,男,1983年生,大學本科,中共黨員,蚌埠市交警支隊三大隊一中隊四級警員。汶川生死立血諾,灼灼丹心鑄警魂。他誓言對黨和人民忠誠初心,十多年來,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曾于廣東省潮州市武警支隊服役期間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時寫下生死請戰書,榮立“集體二等功”“個人三等功”,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優秀共產黨員。獲評“蚌埠市十佳交警”,市公安系統抗擊新冠病毒成績突出優秀個人、市交警支隊年度優秀個人,連續2年被禹會區人民政府、共青團、少工委聯合授予“優秀校外輔導員榮譽稱號”。
姚秀華,女,1948年7月生,淮上區小蚌埠鎮桃花園社區居民。陳臺村拆遷后還原成桃花園小區,修建了籃球場,姚秀華開始獨自在球場打球。后來球場的孩子們央求著讓奶奶教他們打球,自此姚秀華成為“孩子王”,每日與孩子們約定好時間,提前半小時到球場等著,風雨無阻,從未遲到。教孩子們籃球,這一教就是10年。生活中的她亦是如此,只要是答應過別人的事情,也從來沒有爽約。
敬業奉獻類(3組)
年福斌,男,1981年生,中共黨員,蚌埠第九中學教師。工作18年以來,他常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始終把關愛和陪伴學生放在首位,是如父似友的“孺子牛”;認真研究物理教學,業務能力突出,常年帶高三畢業班,是善于創新教學的“拓荒牛”;從事教務行政工作,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努力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是艱苦奉獻的“老黃牛”。他熱心公益,積極參加社區志愿服務。
陳偉新,男,1967年生,中共黨員,原蚌埠市公安局國保支隊紀委書記。2023年9月30日,在執行一級勤務期間,陳偉新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梗,經送醫于當日19時15分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在55歲。在23年的從警生涯里,他不僅是同事眼中的好兄長、好領導、人生導師,更是群眾眼中的一名為民服務的好警察。曾榮獲2005年蚌埠市公安局優秀信息員、2006年蚌埠市信訪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蚌埠市公安局三等功、2012年至2020年四次蚌埠市公安局嘉獎等榮譽。
薛嵩,男,1975年生,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蚌埠市禹會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從稅30載,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全力抓好組織收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位列全省第三。構建“稅務+政務”雙網格稅費服務格局,推出稅費需求“家門口”處理模式。打造新時代“楓橋式”辦稅服務廳,科學高效解決群眾訴求,相關經驗在全市推廣。關心關愛干部職工,指導青年干部制定個人發展“五年計劃”,促進成長成才。
孝老愛親類(5組)
楊勤勤,女,1988年9月生,淮上區曹老集鎮曹郢村張王組村民。因照顧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養父,楊勤勤無奈輟學回家務農,擔負起家庭生活的重任。照顧養父至今16年,和愛人一起艱苦創業,在村里流轉了30畝土地種植蔬菜,脫貧致富。她用真情凝成厚愛,用善良之心營造一個家庭的幸福,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
朱德芹,女,1985年4月生,現任淮上區沫河口村村委會委員。她原本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2個可愛的孩子,互敬互愛的丈夫,對她如父母般疼愛的公婆。五年前丈夫因意外去世,一年前婆婆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公公因肺癌去世。一系列的變故使幸福小家變得搖搖欲墜,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是名副其實的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
李娟,女,1988年生,入黨積極分子,蚌埠高新區新城口村村民。十三個春夏秋冬,李娟都努力盡到一個妻子、一個兒媳、一個母親、一個親人的責任。她悉心照顧因腦梗導致半身不遂的公公日常起居、喂水喂飯、按摩康復,盡心照料殘疾小叔子和智障妯娌,與丈夫相處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離不棄、始終秉持勤儉低調的生活習慣。常懷感恩之心,寬厚待人,李娟用至情至善傾大愛,用實踐行動踐行孝老愛親的美德,用愛給親人托起了一片天。
陳淑俠,女,1961年生,中共黨員,蚌埠市懷遠縣雙橋集鎮雙橋村村民。1985年,陳淑俠嫁給同村的趙良全,結婚前,她就知道丈夫家庭困難,有一個殘疾弟弟和患有嚴重哮喘病的父親,但她并沒有退縮,依然選擇和丈夫一起承擔生活的重擔。2022年,小叔在農村自建房工地干活,因意外從二樓墜落,當場死亡。小叔去世后留下智力殘疾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陳淑俠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不僅如此,她還義務照顧同村趙橋組無血緣關系的五保老人宋根伍長達13年,讓老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直至老人去世。
劉興化,女,1963年生,五河縣城關鎮淮五村十里墩三組人。早年喪夫,為了三個孩子,她沒有選擇改嫁,她用柔肩擔起家庭的重任,教育他們學習,培養他們長大成才。在艱辛的生活環境中,照顧自小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孩子的伯父趙加祥36年。不僅如此,劉興化不怕辛苦不怕累地照顧患有帕金森病,常年坐輪椅,無法站立兒媳婦的養父楊葉飛。一個弱女子用她的柔肩把母愛的偉大展現得淋漓盡致,用她的大愛溫暖他人。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朱文宣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