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15日至17日,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詩人、作家匯聚于安徽省潛山市境內的天柱山,出席首屆天柱國際詩會暨2023"古井貢杯"《詩歌月刊》年度獎頒獎典禮,共襄文壇盛事,共話新時代詩歌創作與文化發展。
從2023年開始,天柱國際詩會每年一屆,通過一系列具有創意性的主題活動和知名詩人、作家助陣,最終打造成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文學活動品牌、文旅融合典范、文化交流名片。作為首屆天柱國際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天柱山·古井貢詩歌大賽正式啟動,同時啟動了天柱山國際寫作營計劃。
2023《詩歌月刊》年度獎正式揭曉。胡弦、周慶榮、太阿、飛廉獲得年度獎,周魚、徐勤林、孫苜蓿獲得年度新銳獎。7位獲獎者,既有詩壇宿將,也有新面孔,兼顧詩歌創作多種風格、不同面貌以及不同詩歌體例的寫作者。其中,《詩歌月刊》年度新銳獎的設立,旨在獎勵45歲以下的優秀中青年詩人。
如何對待人工智能寫作、破解包括詩歌在內的寫作困境,是當前文學界熱議的一個話題。作為首屆天柱國際詩會的一大重頭戲,備受矚目的天柱"論劍",聚焦的主題便是"詩的穿透:從山水詩到人工智能"。活動現場,詩人們就中國山水詩哲學意蘊、價值啟示與人工智能寫作倫理、人類精神拓展等展開熱烈討論、交流與觀點碰撞,
"養護一棵詩意之樹,點燃一盞詩意之燈",屬于首屆天柱國際詩會的一個創意環節。活動現場,每一位詩人都興致盎然地認養一棵松樹,掛上一盞特別定制的明黃色燈籠,紛紛與"詩燈"合影。"燈、松樹,都是詩歌的意象,聚合了特有價值與力量。"張執浩、西渡、藍藍、谷禾等詩人認為,認樹、掛燈有益于詩歌的傳播、詩意的涵養和生態理念的彰顯。據悉,這一富有人文精神的詩歌戶外創意,將作為今后天柱國際詩會的保留"節目",以帶動國內外更多詩人參與,共育天柱山"古往今來"詩林景觀。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