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30日,記者從安徽省疾控中心獲悉,近期全省流感活動水平逐步增強,流感進入冬春高發季。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和托幼機構人員聚集,加上學生們接觸密切,一旦出現流感患者,容易造成流感病毒的擴散,引起學生間的交叉感染,甚至導致流感疫情暴發。因此,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最好居家觀察或就診治療,避免帶病上課,同時將患病信息和病情進展及時向班主任報告。
兒童是流感防控的重點人群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由各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咳嗽、肌肉酸痛等癥狀。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方式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流感病毒抗原性易變,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我國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
兒童由于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其流感罹患率高于成年人,每年約為20%~30%,某些高流行季節可高達50%,且5歲以下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現重癥和住院的風險較高。
流感疫情容易在學校及托幼機構暴發
根據《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提示:我國每年報告的流感暴發疫情中,90%以上發生在學校和托幼機構。學校和托幼機構是流感防控的重點場所,教室、宿舍、食堂等空間有限、人群密集,同時學生之間接觸頻繁,容易發生流感病毒的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感染流感是校園、家庭和社區流感傳播的重要推手。兒童自律性較差,手衛生和佩戴口罩均很難做到位。流感病毒一旦傳入校園,容易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傳播,造成校園流感疫情,再由感染者帶回家傳給家人造成社區內的傳播。
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建議居家觀察
預防方面,家長要關注孩子健康,在睡前或早起時留意孩子有無發熱、咳嗽等癥狀發生,根據孩子的健康狀況決定是否上學,避免疲勞加重病情。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鼻子,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子遮住口、鼻;戴好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保持良好心態,均衡飲食,堅持適量運動,規律作息;注意天氣變化,隨氣溫變化添減衣物,避免著涼。
疾控專家提醒,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最好居家觀察或就診治療,避免帶病上課,同時將患病信息和病情進展及時向班主任報告。對于確診為流感的學生,需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癥狀消失方可返校。
教室盡可能每日通風2~3次
省疾控中心要求,學校、托幼機構要認真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記追蹤制度,及時發現有流感樣癥狀的學生,做到流感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學校和托幼機構可借助健康教育課、主題班會、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流感防病知識。提高師生自我防病意識,倡導師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每天對桌椅、樓梯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鍵等重點部位進行消毒,且托幼機構每天要對學生玩具等物品進行消毒。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場所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寒冷天氣下,可在課前和課間換氣,盡可能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不宜開窗通風或無法形成對流風的房間,應安裝機械通風設備。
已經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的人無需重復接種
疾控專家提醒,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重癥風險。學生群體是流感疫苗優先推薦接種人群;一般推薦在流感流行季來臨前接種,如果錯過時間,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時間接種。在同一個流行季,已經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的人不需要再重復接種。
一旦發現發熱、流感樣病例在短期內異常增多等情況,學校要及時向當地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配合疾控部門參照《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處置指南(2018年)》規范開展調查處置,落實病例管理、通風消毒等措施,根據實際情況,減少或停止學校的集體活動。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徐海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