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著力推動舞臺藝術繁榮發展,一部部展現徽風皖韻的大戲、反映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名劇、彰顯人民群眾精神風貌的力作,在全省和全國藝術舞臺上精彩亮相、常演不輟,不斷提供文化大餐,持續打響安徽文化品牌。
11月24號,由安徽省委宣傳部牽頭創排的安徽省首部大型工業題材話劇《爐火照天地》獲評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這部劇從新時代新征程馬鋼人秉承“大國工匠”精神,讓世界鐵路穿上“中國跑鞋”的歷程提煉主題,反映了安徽從傳統農業省份向新興工業省份、從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的生動實踐。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 所長 宋寶珍
這個劇是反映新時代新生活、表現我們科技工業的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也表現了在新的時代人們奮發有為的這樣的一個精神面貌。
自2013年以來,安徽定位全國一流,實施重點文藝項目打造工程,實施了戲曲劇本創作孵化計劃,每年重點支持10臺大戲、10臺小戲創作,一大批傳承歷史文化、彰顯時代精神、飽含優秀民族文化基因的精品力作脫穎而出。安徽省徽京劇院將1996年創作的徽劇《劉銘傳》進行修改復排,在保留原版特色的基礎上,創新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州儺戲、青陽腔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唱腔,結合光電聲響等現代技術,為古老徽劇注入了全新活力。
安徽省徽京劇院徽研室副主任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汪育殊
正像徽班進京的這種徽班精神,咱們徽劇應該還是要博采眾長、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咱們的徽劇才能夠常演常新,才能夠讓我們古老的戲曲煥發出一種新的藝術魅力。
觀眾 楊晨
整個劇看下來震撼還有感動,感覺到了濃濃的愛國情懷,讓我們年輕人了解徽劇,讓我們傳統的文化能夠得到更廣泛地傳播,更廣泛地宣傳。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黃梅戲《不朽的驕楊》成為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百年百部”創作計劃項目。
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榮獲第十屆黃河戲劇節最佳劇目。
民族歌劇《風雪大別山》榮獲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獎”……安徽戲劇在全國藝術舞臺上樹立起徽風皖韻的鮮明標識。
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王夔
我們安徽的戲劇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職責,從我們本土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題材,特別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包括《風雨王家壩》《爐火照天地》和《今夜星辰》,還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的,我們安徽的戲劇不斷地從“高原”邁向“高峰”。
為推動舞臺藝術打造精品、打響品牌,今年11月出臺的《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平臺,策劃推出優秀劇目全國演出季等活動。本月底至2024年1月,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共同主辦的“新時代 新徽班 新氣象”精品劇目展演活動,就精選了包括徽劇《劉銘傳》、黃梅戲《天仙配》、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話劇《爐火照天地》等在內的12部優秀劇目,在北京、長三角地區及省內進行21場演出,充分展現全省舞臺藝術最新成果,彰顯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