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在2023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3)》暨“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單”重磅首發。
這是2018年以來連續第六次對安徽上市公司進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剖析。報告顯示,2022年安徽上市公司總體保持較好發展勢頭,數量在中部地區遙遙領先,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在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戰新產業勢頭強勁
截至2023年10月,安徽A股上市公司共有175家,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第7位,超過了四川、福建,領先于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等中部省份。其中,安徽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4家,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第6位。
上市公司市值體現了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認可度。截至2022年12月,安徽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7985億元,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第10位。
企業上市速度反映優質企業成長速度。從新上市企業總量來看,2022年,安徽新增14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首發募資規模117億元;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4家,居全國第6位;新增注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4家,并列居全國第10位。
2023年1-10月,新增上市企業13家,皖企上市保持了良好的強勁增長勢頭。
從上市后備資源來看,安徽IPO后備企業隊伍陣容龐大,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截至2022年底,安徽過會待發狀態企業14家、居全國第6位;在審狀態企業27家、居全國第7位;輔導備案狀態企業91家、居全國第7位。
近年來,安徽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質擴量增效,十大新興產業中七個產業的產值已突破了千億元。截至2022年12月的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48家,較2021年增加13家,總數占比為29.81%,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正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省會集聚效應明顯
民企成發展主力軍
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截至2023年10月,合肥上市公司數量達到82家,遙遙領先,省會集聚效應明顯;蕪湖、銅陵、滁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家及以上。合肥上市公司數量在全國293個城市排名中躍升至第12位,在中部居第二位。
從各市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22年共有7個市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所增加,其中合肥新增8家,銅陵新增2家;蕪湖、宣城、安慶、池州、六安各新增1家。
從板塊分布來看,截至2022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以主板市場為主,有102家,占到總數2/3,其次是創業板市場33家,科創板市場19家,北交所市場7家。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中,創業板5家、科創板4家、主板2家、北交所2家。
從股權結構分布上看,截至2022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民企有95家,占比近6成;地方國企40家,央企14家,合計占比1/3左右。2022年14家新增上市公司中,11家是民企,占比近8成;2家是地方國企,1家是外資。
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安徽民企加快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發展主力軍。
業績發展承壓前行
創新能力穩步增強
從業績發展、創新能力、營運能力、ESG績效、投融資水平5個維度綜合評價安徽上市公司,形成了綜合發展能力排名。
從綜合發展能力排名看,口子窖憑借較強優勢位列榜首,皖通高速表現突出。
從業績發展排名看,前十位與后十位的上市公司業績差距明顯。前十位上市公司中,古井貢酒、迎駕貢酒、口子窖等酒企業績指標相對穩健。
從創新能力排名看,2022年參與排名的157家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平均數為0.1361,低于平均數的有101家,即六成多企業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偏低。
從營運能力排名看,2022年僅41家上市公司的綜合營運能力高于平均水平,29家上市公司綜合營運能力不足0.02,遠低于平均水平。
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評價標準。從排名來看,有6家上市公司綜合得分超0.7,表現出較好的ESG績效。
從投融資規模排名來看,排前十名的公司投融資規模遙遙領先,海螺水泥、安徽建工、馬鋼股份穩居前三,尤其是海螺水泥投融資規模持續擴大,龍頭地位顯著。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李后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