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堅持制造強市、產業立市戰略,蚌埠市大力發展六大新興主導產業和五大產業集群,聚力打造中國傳感谷和空天智造產業園,在已成功舉辦兩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當地助力新材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記者今日從第三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獲悉,目前蚌埠市擁有新材料產業規上企業365家,年產值近700億元。
新型顯示產業方面,蚌埠市充分發揮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龍頭帶動作用,匯聚了凱盛科技、國顯科技、帝晶光電、鴻合科技等規上企業44家、年產值120億元,創建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2個,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承擔國家級研發項目32個,獲批全國唯一的國家玻璃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建成國內首條8.5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生產線。
傳感器產業方面,蚌埠作為中國三大傳感器研發生產制造基地之一,匯聚了希磁科技、中科米微、禹芯半導體、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等規上企業39家、年產值110億元,集聚了中國兵器214所、中電科40/41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引進培育的芯動聯科已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和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成功創建MEMS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一批研發平臺,聚力打造的中國傳感谷,是安徽省人工智能產業“三谷”之一,全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
新能源產業方面,該市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新三樣”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集聚了凱盛光伏、弗迪電池、寶馨科技、??厝巍⒁际ǖ纫幧掀髽I47家,年產值160億元。在晶硅太陽能電池領域、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新能源電池領域分別形成較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建成投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監測平臺”,成為全國領先、全省首個智慧雙碳服務大數據中心,每年節約16.24萬噸標煤,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0.44萬噸,綠色低碳已經成為蚌埠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生物基產業方面,蚌埠市充分發揮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聚乳酸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等18個省級創新平臺作用,大力發展非糧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產業,構建了“四聚一素”全產業鏈發展體系,集聚了豐原集團、中糧生物科技、雪郎生物等規上企業104家、年產值290億元。如今,以聚乳酸為原料制作的紡織服裝、塑料包裝、家用裝飾、餐具用品等可降解綠色生活用品正走進千家萬戶,將農作物的秸稈資源制成牛飼料,形成牛與田互供“營養餐”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秸稈變肉”。
化工材料產業方面,該市依托31個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發平臺,與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集聚了八一化工、佳先股份、海華科技等規上企業130家、年產值135億元。
下一步,蚌埠市將堅持以硅基新材料產業為支撐,傾力打造“中國傳感谷”;以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為依托,傾力打造“無塑蚌埠”;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傾力打造“綠色珠城”。
大皖新聞記者李勇 通訊員 何欣悅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