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距離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前兩天,教育部發布相關信息顯示,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為438萬,比2023考研下降36萬人。在遞增8年后考研人數首次下降,這一話題備受關注。那么安徽情況如何?考研真的“降溫”了嗎?
考研教培市場下降不明顯
考研一直是這些年的熱門話題。從全國范圍來看,考研報名人數在2015年有所下降,自后均呈上漲趨勢。2022年為457萬人,2023年達到了峰值474萬。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為438萬,比2023年下降36萬人。
從安徽本地來看,2022年安徽省報名考生共216781人,較2021年增加40572人,增幅較大;2023年的增幅趨緩,但23.2萬的報名人數依然是歷史新高,比2022年增加1.53萬人,增長趨勢與全國大勢相吻合。
那么今年,安徽的考研人數會和全國一樣下降嗎?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雖然2024年安徽考研報名人數的整體數據尚未公布,但從部分大學目前的公開數據或許能看出一二。
比如,安徽理工大學共審核通過4781名考生,比去年增長153人,增幅約3.3%;共有8516名考生報考安徽醫科大學,較去年增加700余人;安徽中醫藥大學有4700多人報名,較去年增加400人。
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合肥幾家考研培訓機構,從參加培訓的情況看,今年較往年并沒有明顯變化,與去年基本持平。
11月24日,安徽大學圖書館自習室內,不少學生正在備戰考研。
選擇增多分流考研人群
小程是安徽省醫科大學2023年屆畢業生,去年底,她因為發燒遺憾錯過了研究生考試的后兩門,今年她選擇繼續奮戰備考。
“其實這一年備考,我還是有些猶豫的,因為我有一些同學已經找到工作了。”她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除了已經就業的同學,原來一起備考的同學中,有幾位已經申請到了英國、美國等國外大學的Offer,“疫情結束后,有些同學就不打算‘卷’國內了,國外的既不用考,學習時間還短,而且申請到的學校在世界排名比國內要考的學校還高。”
“考研人數的減少,的確與國內外形勢有很大關系。”合肥新東方教育大學部的一位老師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2019年到2022年這幾年考研人數是猛增的,這主要受疫情影響,很多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心儀工作或者無法出國,選擇繼續考研或考公。
而疫情結束,經濟回暖,讓大學生們有了更多選擇。部分學生準備出國深造,部分學生因為就業崗位和渠道增加更愿意直接就業。
“前幾年因為疫情和經濟態勢,令公務員崗位對學生和就業群體的吸引力大幅增加,考公熱度持續上升。”安徽華圖教育的工作人員分析,除了留學和就業渠道的分流外,一些原本考研的學生轉向了考公,“考研和考公可以同步參加,并不矛盾,但對一部分不想花兩份備考精力的考生來說,可能會放棄考研,全力轉向考公的備考。”
考研整體競爭依然激烈
那么,安徽考研真的“降溫”了嗎?
“人數的下降值得我們關注,但對比整體400多萬的報名總量來說,36萬的下降幅度并不大,對整體競爭態勢影響很小。”安徽華圖師資學院副院長郭凱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考研的競爭還是十分激烈的,需要考生們認真對待。
他分析說,參與考研是大學生的自主選擇,很多人選擇報考研究生來進行自我投資,以期待在更高的起點上尋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但是考研并非都是考生們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也有可能是部分考生盲目跟風、一條路走進死胡同的結果。
此前,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趨勢。“很多考生原本沒有打算考研,但情勢所逼,盲目跟風,其中深層次原因就是缺少職業發展規劃。”郭凱分析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考上研究生,在做科研、搞學術方面也會面臨很大壓力。
而在考研“大軍”中,甚至還有少部分考生已經不是第一年備考。“用青春換學歷,對于這樣的同學,還是建議找到自己考研的真正動力,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