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氣溫驟降、冷暖反轉。昨日合肥最低氣溫-1.3℃出現在06:07,真是令人冷到發抖。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進入11月份以來,包括安徽在內的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持續偏低。這和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厄爾尼諾正在形成是否矛盾?氣象專家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和階段性降溫并不矛盾,不會改變氣候變暖的總趨勢,但是出現階段性氣溫波動的幾率在增大。
厄爾尼諾是什么?對全球氣候有什么影響?
最近幾年,伴隨著全球變暖的話題,厄爾尼諾頻頻被提及。那么,厄爾尼諾是什么呢?據介紹,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域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它通常會在每隔幾年的冬季發生,持續時間為幾個月到一年不等。
厄爾尼諾會改變全球的大氣和海洋環流,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造成極端天氣災害。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自2023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以來,5-10月關鍵區海溫指數呈現快速增暖持續趨勢,已經連續五個月超過0.5度,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其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即海溫暖中心位于赤道東太平洋)。
有讀者表示疑惑:不是說今年是厄爾尼諾年嗎?怎么感覺這么冷?厄爾尼諾是假的?對此,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總的來說,中等厄爾尼諾已經形成,預計今年冬天的氣溫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能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氣象專家同時提醒,偏暖并不代表氣溫是平靜,還可能存在階段性冷空氣活躍以及南方地區降水偏多的情況,冬季期間仍有寒冷天氣的可能性。
氣象專家:我省氣溫出現階段性偏低概率較大
11月15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氣象專家獲悉,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導致安徽地區降水量有所增加,使得江淮地區的整個冬季變得更加濕潤。這種氣候特點可能對江淮地區的農業、能源供應、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有可能會有階段性冷空氣南下,造成氣溫短時間劇烈下降。
11月份前半段的“冷”,讓我省居民影響深刻,但是把時間拉長到整個11月份來看,平均氣溫卻未必會偏低。事實上,安徽省氣候中心此前給出的11月份氣候預測就表明,預計2023年11月平均氣溫淮河以北較常年偏高0.5~1℃,沿淮及淮河以南偏高0~0.5℃。最低氣溫淮河以北和本省山區-2~0℃,其他地區0~3℃。
不過,總體偏暖也會伴隨著階段性的低溫。 11月15日上午,氣象專家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厄爾尼諾現象對天氣的影響是長期的過程,波及的范圍涉及到全球。厄爾尼諾年(有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冬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我國南方水汽輸送較強,我省雨雪量往往會偏多,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9個厄爾尼諾現象發展的年份的冬季,我省雨雪量偏多的概率約為7成。此外,雖然受到厄爾尼諾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影響,冬季平均氣溫整體偏高,但季節內冷暖波動較大,12月、1月和2月氣溫都持續偏高,因此,今冬我省氣溫出現階段性偏低概率較大。大家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相關部門的提示,并做好適應天氣變化的準備。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許佳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