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8日,在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編著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重要成果性文件——《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發布。
世界互聯網發展概況:
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處于領先地位,歐洲國家互聯網發展實力普遍較強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中總結了2023世界互聯網發展概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成為大國關注焦點;信息技術創新引領社會變革,全球技術合作遭沖擊破壞;數字經濟成為發展強勁引擎,多國強化頂層設計和布局; 政府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成趨勢;新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全球數字娛樂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網絡安全威脅升級,各國積極布局增強網絡安全能力;網絡空間法治化趨勢明顯,多國不斷推出細分領域立法;網絡空間碎片化程度加劇,新技術治理引發全球關注。
為充分反映2023年度世界互聯網最新發展情況,《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選取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南非、埃及等五大洲具有代表性的52個國家進行分析,以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為依據,從信息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創新能力、數字經濟、數字政府、網絡安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六個方面綜合測量,得出52國互聯網發展指數得分,反映一個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水平。
其中美國綜合評分在52個國家中位居第一,中國位居第二名,前十名國家中還有新加坡、荷蘭、韓國、芬蘭、瑞典、日本、加拿大、法國。總的來看,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處于領先地位;新加坡、荷蘭、韓國、芬蘭、瑞典等國家排名較為靠前;歐洲國家互聯網發展實力普遍較強;中亞和非洲地區的互聯網發展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網民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中總結了中國互聯網發展概況。中國在世界互聯網發展指數中的得分排名第2位,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得分排名第7位、數字技術和創新能力得分排名第4位、數字經濟得分排名第2位、數字政府得分排名第14位、網絡安全得分排名第28位、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得分排名第2位。
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網民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網絡就緒度指數2022》( NRI 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由2021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23位,是唯一一個不屬于高收入經濟體而進入前1/4的經濟體(共有131個經濟體)。
在數字技術創新方面,中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2022年,中國信息領域相關 PCT 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占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3.5萬件,同比增長17.5%。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 )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的排名從2021年的第12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
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較強,數字產業化向強基礎、重創新、筑優勢方向轉變,產業數字化向經濟社會全方位和全鏈條滲透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表現出強大韌性。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 GDP 比重提升至41.5%。數據規模不斷擴大,數據交易市場有序發展。數字產業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創新應用加速落地。
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中國數字政府發展水平穩步提升。《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指數排名全球第43位,創歷史新高,較2020年排名提升2位。中國在線服務的分項排名位列第13位。
在全球數字合作方面,中國不斷深化與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字合作。2022年11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闡述中國互聯網發展治理實踐和治理理念以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同月,中國與泰國簽署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泰國成為第27個與中國建立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的國家。
安徽:創新能力、數字社會發展、網絡安全三項指數進入前十,量子產業成果亮眼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進一步優化了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標體系,強化了數據的采集,客觀全面準確地評估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發展的情況。其中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福建、四川、天津、湖北等10個省市,互聯網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安徽省雖未進入互聯網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十位,但在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社會發展、網絡安全和網絡治理6個方面的指數排名中,安徽在創新能力、數字社會發展、網絡安全3方面指數進入前十。
在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夏學平提到我國網信領域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加快,10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躋身全球科技創新第一梯隊,努力實現了技術產業網絡應用全面領先。量子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九章二號、九章三號、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自主研發的北斗GPS已完成全球組網,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中國的北斗已經成為世界的北斗。
夏學平提到的量子信息技術發展中,墨子號實驗衛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關鍵研發環節都在安徽合肥完成。近年來,全球爭相布局量子計算產業,行業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在安徽合肥有一條大道,短短幾百米,坐落著量子領域上下游關聯企業20余家,涵蓋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外界稱其為“量子大道”。合肥市量子信息產業相關專利占全國的12.1%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中還提到了2023年9月在安徽合肥舉辦的2023量子產業大會。其中國網安徽電科院發布的"電力系統電流量子精密測量解決方案"創新成果,可廣泛應用在電力系統超特高 IF 交直流電網、柔性直流電網、配電網、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等以及計量標準溯源等各類場景,推動電力系統電流測量技術革新。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