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1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大新興產業系列新聞發布會。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我省不斷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4.4萬輛,今年每銷售100輛汽車,就有近40輛是新能源汽車。為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城鄉分布不均的問題,我省計劃到2027年共建設各類充電樁50萬個。
每銷售100輛汽車 就有近40輛新能源汽車
10月12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江淮汽車新港基地輕卡生產廠區,在沖壓一線的碼料區,工作人員正在將車門有序進行碼放。
“現在都是自動化沖壓、自動化搬運,和以前的手工線相比,效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沖壓車間擁有兩條封閉式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在線清洗、自動涂油、自動化輸送等,人員需求量降低了50%左右。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江淮汽車的核心業務板塊,江淮輕卡累計銷售整車超350萬輛,新港基地自搬遷投產以來,累計實現生產70萬輛,最大產能為年產20萬臺輕卡。
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將汽車產業作為全省“首位產業”,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以合肥市為例,目前已擁有江淮、大眾、比亞迪、蔚來、長安5家新能源整車企業。今年1-9月份,全省汽車產量169.9萬輛,同比增長45.7%,占全國比重為8.1%;新能源汽車產量60.6萬輛,同比增長76.6%,占全國比重為9.6%;汽車出口82.2萬輛,同比增長78%,占全國比重為24.3%,較年初提高3.9個百分點,全國出口每4輛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4.4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4.62%,今年以來,新增滲透率為39.2%,今年每銷售100輛汽車,就有近40輛是新能源汽車。
在產銷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汽車產業總體效益也顯著提升。今年1-8月,全省規模以上汽車業增加值增長43.2%,增幅比全國汽車業高31.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3212.1億元,增長45.8%,增幅比全國高34.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47.1億元,增長285.6%,增幅比全國高283.2個百分點。
到2027年 全省共建設各類充電樁50萬個
隨后,大皖新聞記者來到蔚來中心(合肥先進制造基地店),據了解,蔚來目前遍布全國1900多座換電站,今年“十一”假期(數據統計時間:9月28日—10月7日),共提供71萬余次換電服務,單日最高78233次,每一秒鐘就有一臺車“滿電出發”。
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和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我省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參與,一體推進市、縣、鄉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城鄉分布不均的問題,計劃到2027年,全省共建設各類充電樁50萬個,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開放融合、惠及民生的現代化高質量充換電服務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購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車需要,助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出行最友好省份。今年前8月,共新增各類充電樁11.8萬個。
為提升監管服務水平,我省啟動了全省充換電監管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充換電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對全省充換電設備、站點、運營商、市域、省域不同維度充換電基礎設施的統一管理,形成全省一張網,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便利化程度和監管服務智能化水平。目前,省級平臺已正式上線,接入充電場站1070座,充電終端24948個,并實現與國家級平臺互聯互通。
省市協同 吸引優質零部件企業入駐
零部件企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安徽圍繞整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開展“鏈主”招商,鼓勵整車企業引導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就近落地,推動集聚發展。目前,大眾安徽吸引38家供應商落地合肥,蔚來汽車已有120余家供應商在安徽布局。
針對車規級芯片、“三電”等產業鏈核心環節,我省梳理制定招引建議清單,持續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優化招引政策,創新招商方式,推動省市協同招引,吸引優質零部件企業入駐安徽。今年以來,已簽約、開工10億元以上汽車領域項目152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46個。今年6月底,2023安徽汽車及零部件產需對接會在合肥舉辦,簽訂150億元產品供需合同,簽約重大招商落地項目116億元。
同時,加強企業培育,發展“專精特新”。2023年新認定汽車行業“專精特新”企業124家,小巨人企業14家。我省汽車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419家,小巨人企業達68家。全省汽車制造業規上企業戶數由去年底的1087家提升到今年8月底的1234家,凈增147家。
更新公務用車 全部購置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我省綜合運用減稅降費、基金投資等方式,以財稅政策鏈推動汽車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真金白銀”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聚焦產業集群發展,我省探索“產業園區+產業基金+產業孵化器+行業商會協會”方式,先后安排資金5億元,通過母基金直投等,支持蕪湖、合肥2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聚焦應用示范引領,累計爭取中央資金7.8億元,支持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同時,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示范使用新能源汽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新增及更新公務用車,除特殊地理環境、特別用途等因素外,全部購置新能源汽車。
同時,做大做強基金體系,2017-2021年累計注資100億元設立300億元規模的“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設立新能源汽車一期、二期子基金。2022年起,省財政出資500億元設立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支持構建總規模2000億元的“基金叢林”,其中規模不低于18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冊和中基協備案。助力融資擔保增信,設立2億元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注資省科技融資擔保公司7億元,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擔保。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