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5日晚,大皖新聞記者在黃山市徽州區有“綠野仙蹤”美譽的西溪南古村落的“夢溪”看到,偌大戶外場地處于森林之間,繽紛多彩的特色燈籠點亮夜色,帳篷、音樂、燒烤,別有生趣。民宿主人說,長假頭6天,民宿客房全住滿,假期第7天也有大部分房間住了人。
徽州區西溪南
10月3日到5日晚間,2023首屆古黃向日葵音樂節在黟縣碧陽鎮古黃村百畝向日葵基地開啟視聽盛宴,吸引眾多游客觀看。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時不時引起現場大合唱。演出人員與觀眾互動,吶喊聲不絕于耳。
這,只是今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黃山市旅游的片段場景!
屯溪河街
據了解,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黃山全市共接待游客822.6萬人次、同比增長56%,較2019年增長20.6%,旅游總收入64.1億元、同比增長65.4%,較2019年增長16.3%。其中,黃山市納入統計各景點共接待游客183.34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21%,門票收入較2019年增長0.96%。
黃山市全域旅游產業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實現了全線飄紅,呈現以黃山風景區為核心及以太平湖、齊云山、包括徽州古城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區、屯溪三江口文旅街區、西遞宏村等為重點的“一月多星”態勢,民宿、民俗、國潮、燈光秀等業態為旅游增光添彩。其中,黃山風景區192027人,黟縣西遞66812人、宏村164055人,古徽州文化旅游區184817人次,上述景區同比均有大幅度增長。特別是齊云山度假區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大幅度超過歷史最好水平,還創下單日接待人數與營收新高。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供圖
大皖新聞記者從黃山市文旅局得知,假期期間,該市體驗式旅游備受歡迎。大量游客前往休閑旅游點,沉浸式感受度假生活的閑適;各鄉村旅游點、A級景區體驗項目備受歡迎。徽州區蜀源村百畝向日葵競相開放,日均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歙縣白楊村舉辦農民豐收節,獨輪車大賽、捕魚大賽等讓游客夢回童年;屯溪河街的主題快閃、古風巡游等給街區增添了濃厚的節日體驗。花山謎窟景區的潮趣國慶——花山世界動漫潮玩節,結合園區夜游屬性,跨界融合潮玩元素,開展魔法音樂會、動漫嘉年華,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不一樣的休閑娛樂體驗。徽州區推出7條鄉村旅游線路,通過鄉村推薦官的精彩推介,帶領游客探索徽州的美景美地、美食美宿。呈坎景區舉辦了以“十雨五風祈大有,四時八節慶豐年”為主題的極具徽州特色的曬秋活動,乘竹筏、撐油紙傘、穿漢服、賞曬秋,成為靚麗風景線。徽州古城景區推出“月映古城·徽府有喜”沉浸式夜游,結合瞻淇魚燈及許村大刀燈等民俗表演,有力刺激了古城夜間經濟繁榮。祁門縣精心打造“探秘祁紅·尋夢鄉愁”等精品旅游線路,受到游客歡迎。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供圖
民宿住宿業持續火熱,假日期間,西溪南、宏村等地民宿成為游客過夜首選,一房難求。據抽樣不完全統計,以澍德堂等為代表的精品特色民宿,中秋國慶假期平均入住率達90%以上,以馮家頂等為代表的大眾特色民宿入住率達75%。民宿通過線上攜程、去哪兒、藝龍等預訂占比達70%以上,游客線上評價滿意度高,民宿集聚效應愈發凸顯,催生“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黃山市的民俗活動、城市漫游、國潮風系列、音樂節活動、河街水幕表演及燈光秀等,給假期旅游增添了不少活力。客人白天在山水人文景區玩得開心,晚上喝咖啡,聽音樂會一起歌唱,吃徽州美食,逛老街和村落巷弄,看花燈表演,在帳篷里數星星看月亮,休閑處多,讓人流連忘返。
10月6日,中秋國慶假期最后一天,黃山仍然有很多游客。當天,全市各納入統計景點接待游客16.8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32.8%。其中,黃山風景區7588人。西遞3043人、宏村8523人,古徽州文化旅游區12895人次。據了解,中秋國慶假期黃山市的游客結構中,省內占比近6成,合肥等仍是主客源地,省外游客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為主。
屯溪老街
中秋國慶假期,黃山市上下全力服務旅游,給游客提供“保姆式”服務,如屯溪三江口區域停車難通過綜合施策得以緩解,節前對停車場收費全面減優,黃山景區志愿者全天候提供服務,黃山等18家景區針對亞運會推出優惠政策等,游客旅游體驗感和獲得感增強,假日期間旅游秩序平穩。
打造大黃山全域旅游目的地,永無止境。10月6日上午,長假最后一天,黃山市委市政府就召開了中秋國慶假日文旅工作專題會商會,市委書記和市長等到會,全面分析全市旅游取得的成績,一線民宿經營者及景區負責人分享收獲。會上,黃山市主要負責同志也剖析了文旅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地方,如人均消費不夠、高端品牌酒店需加快引進,景區冷熱不一,旅游產品供給與需求不足,沉浸式體驗及消費購物產品不足等。
中秋國慶假期后,黃山市將迎來秋色山居圖,之后還有冬游,旅游市場會持續“保暖”。黃山市文旅局表示,節后,該市將高水平辦好安徽國家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第六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安徽民宿大會等,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優環境 促銷費”系列活動,讓黃山市全域旅游持續紅紅火火。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