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經濟總量穩居安徽第三、居全國百強第79位,近10年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全國第一。在全省經濟運行季度“賽馬”評議中,連續6個季度第一、營商環境連續5個季度全省第二……近年來,滁州 “新三樣”產業異軍突起,見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滁州速度”。
從無到有 撬動資源布局新產業
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同時也是坐擁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的“雙圈籍”城市,滁州市坐擁天時地利人和。新的風口、新的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的召喚。剛剛“三十而立”的滁州,正在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全柴元雋氫能項目
9月20日,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開幕之日,全球光伏巨頭企業隆基綠能,在滁州又有新項目投產了。當日投產的滁州隆基高效單晶組件項目,從簽約落戶到施工建設再到全面投產,實現了150天首線投產、180天全面達產的新標桿,又一次刷新了“滁州速度”。
捷泰新能源
這是隆基綠能與滁州的又一次合作。自2018年1月簽約落戶滁州經開區以來,滁州隆基總投資額超60億元,此前已建成三期項目,2022年實現年產值249億元。
滁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光伏產業鏈關鍵環節,滁州精心編制光伏產業圖譜,擇優擇強引進產業鏈上下游及配套企業,聚力打造產業規模大、龍頭企業多、產業生態完善的光伏產業鏈條,通過規模化生產和完善供應配套,有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管理成本和創新成本。
隆基項目的落地在滁州迅速引發龍頭“磁吸效應”,與隆基僅有一路之隔的廠家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膠膜產能最大的生產廠家,其投資建設的光伏膠膜及光伏背板項目也在滁州開始應用。
乘時乘勢 構筑產業發展新賽道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除了光伏產業,滁州又開始搶灘另外兩大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
走進滁州力神電芯生產車間,身著不同顏色工服的工人往來其間,忙著調試各類大小不一的生產設備,自動化機械設備正在作業,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繁忙場景。
力神電池生產車間一角
在引進電池行業頭部企業的同時,滁州市還積極引進一批配套企業延鏈、補鏈,引進正負極、電解液、隔膜、電池裝備等企業46家,產業鏈涵蓋鋰電池上中游。今年以來,已有20個新能源電池項目在滁州開工,完成投資125億元。
在位于全椒縣的全柴元雋氫能項目車間,一張張厚度僅12微米的質子交換膜新鮮出爐,形似透明膠帶的它卻被稱作氫燃料電池的“芯片”。“我們調整了全氟磺酸溶液的配方,保持原有厚度,又提升拉伸強度,從而滿足市場需求。”安徽元雋氫能科技公司沈思介紹。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滁州也正發揮自身優勢,共同下好安徽新能源汽車強省建設的“一盤棋”。目前,滁州汽車產業鏈集聚規上工業企業323家,今年以來,全市億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項目在建89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到2025年,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1200億元,形成整車、特種專用車、零部件等多位一體的汽車發展新生態。
從“老三樣”到“新三樣”的背后,是滁州制造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從研發新技術到高效供貨發貨,滁州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工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在“新三樣”的“新賽道”上,踏歌而行。
主動作為,共筑動力澎湃增長極
“我們從不擔心停電!”走進位于滁州市南譙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展廳,從液晶電視、電風扇到電動車、冰柜,各種動力和儲能電池的應用產品令人大開眼界。
據了解,該公司一期產能4GWh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2022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這款戶外便捷式儲能電源電池容量達537WH,就像一個大型充電寶,可以用于戶外燒烤、炒菜及照明,現在郊游露營很是流行。”利維能公司綜合部部長馬洪越介紹,他們專注于動力和儲能電池產品及其系統的研發制造,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級儲能、城市出行、工業搬運和鉛酸替代等場景。
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生產車間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滬蘇浙皖各領域的交流和聯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多的人才在滁州大展拳腳,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滁州成長壯大。
當前,滁州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滁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拼經濟、促發展、保安全、護穩定、強黨建,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環滁皆山也,這里滿目都是沁人心脾好風光。環滁皆產業,這里遍地都有轉型升級新畫卷。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人才和產業在皖東大地上迎來“雙向奔赴”。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通訊員 張麗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