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齊步走,一、二、一……”9月5日下午,在馬鞍山市博望區人武部訓練場上,30余名預定新兵正在接受役前教育。第一排隊伍中,有三個小伙個頭一般高,模樣也相似,他們是“三胞胎”張童文、張童武、張童雙。為了實現從小就有的“軍旅夢”,三兄弟攜手報名參軍,立志要把青春和熱血獻給部隊。
保家衛國是從小就有的夢想
1999年9月,張童文、張童武、張童雙三兄弟出生在博望區新市鎮劉山村老山自然村,村子就在橫山腳下。橫山是新四軍早期創立的江南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戰爭年代,新四軍抗日先遣支隊、十六旅三團和二團曾幾度在橫山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組織領導當地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斗爭,發生在這里的大小戰斗多達數十次。三兄弟從小聽著戰斗英雄的故事長大,想當軍人的夢想,早早就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尤其是2009年,我們和爺爺、奶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國慶閱兵,一列列方陣,從天安門廣場前走過,特別酷,當時我們就嚷著,以后長大了也要當兵?!薄叭ァ崩闲埻p說道。
2020年,老大張童文中專畢業后就報名參軍。由于征兵人數有限,大學生優先,張童文遺憾落選。三兄弟的爺爺曾在村里當過村長,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孫子能去當兵。得知張童文沒被選上,老人雖有些失落,但仍舊鼓勵他不要放棄?!皩W歷不占優勢,那就先讀大學,你們兄弟三個都去讀,錢不夠我來想辦法?!比值苤两襁€清楚地記得爺爺說過的話。
在爺爺的支持下,三兄弟報考了同一所大專院校。今年6月,大學畢業后,三兄弟又一起報名參軍。
“他們經常問我今年下半年征兵什么時候開始,一接到通知,我就聯系了他們?!毙率墟偽溲b部工作人員孟聲發笑著告訴記者,三兄弟當天就報了名。
越是艱苦越能鍛煉人
通過了體檢、政治考核,目前,“三胞胎”兄弟正在接受預定新兵役前教育。役前教育是征兵工作的重要環節,10天時間里,按照部隊生活制度進行管理,預定新兵每天要接受各種正規化的訓練。
雖然已到9月,但下午的陽光依舊強烈。訓練場上,三兄弟和其他預定新兵一起,進行跑步、列隊等訓練。沒一會兒,他們的額頭就布滿了汗水,臉被曬得通紅,可身姿依然挺拔,眼睛炯炯有神,按照教練班長的要求做好每一個動作。
“最難的是跑步,頭一天有點吃不消,跑得氣喘吁吁,但堅持下來后發現,越跑越輕松。”張童武說。
“他們三個人身高一樣,鞋碼一樣,跑步速度也差不多,30多個人,他們基本能保持在前十名。”孟聲發此次也是役前教育隊其中一個班的班長,他非常關注三兄弟的集訓情況,讓他欣慰的是,三個人積極性都比較高,有不懂的問題,也會及時向他請教。
“役前教育結束后,你們有沒有想過到哪里去服役???”休息的時候,孟聲發問三兄弟。
“我們想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越是艱苦越能鍛煉人?!睆埻拇砣值芑卮穑麄兘洺T谛侣勆峡吹杰娙耸剡呹P的事跡,內心非常敬佩,邊關哨卡雖然條件艱苦,但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那當兵守的是家國安寧。
不舍但支持他們的選擇
得知三個兒子都報名參軍,“三胞胎”在江蘇鎮江打工的父母也非常欣慰。父親張發明告訴記者,參軍入伍是孩子爺爺的心愿,爺爺2021年過世了,過世前就盼著孫子們都能穿上軍裝。
母親王敬祝雖然高興,內心終究有幾分不舍。她說,三兄弟生下來不滿周歲,她就和丈夫在鎮江打工掙錢,一年回不了幾次家,見孩子的次數屈指可數,三兄弟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原想著孩子們長大后,一起到鎮江上班,一家人能團圓了,這下參軍去部隊后,一家人又要分隔幾地了。
“不舍歸不舍,但‘好男兒志在四方’,他們決定的事,我們肯定支持?!蓖蹙醋Pχf,三個孩子從小就懂事,從不給父母惹麻煩,也比較有主見,認定的事輕易不會改變,當兵是三兄弟共同的夢想,她當然希望孩子們都能夢想成真。
大皖新聞記者 金學永 通訊員 王永霞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