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警方微信號9月2日消息,新學期伊始,班級微信群、QQ群再次活絡起來,一些不法分子也乘虛而入,冒充老師收取各種費用的詐騙又“卷土重來”。
阜陽市民張女士的孩子是小學一年級新生,9月1日,張女士所在的班級群突然收到一條消息稱,新學期要預收學雜費268元,并要求家長進入“繳費群”發(fā)紅包。
張女士沒有多想,按要求進群繳費后,直到陸續(xù)有家長發(fā)現異常,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騙子究竟是如何潛入“家長群”的呢?警惕這4個套路↓↓↓
套路一
廣撒網、搜索QQ群
詐騙分子會直接在QQ內搜索班級群的群聊關鍵字出現相關的群聊后冒充老師、家長申請進群
如果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機制或者班主任驗證不嚴格騙子就容易趁虛而入
套路二
套近乎、獲取進群二維碼
有不法分子在校園門口逗留與其他家長閑聊、套近乎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由于很多群聊設置并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掃碼進群
套路三
換頭像、伺機行動
騙子進群后偽裝成學生家長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會備注為“xxx學生父親/母親”
“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guī)律找機會將自己的頭像換成班主任頭像并將自己的備注名改為和班主任一模一樣然后在群里發(fā)送相關通知要求繳納學費、培訓費等各項費用
套路四
利用時間差,實施詐騙
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很多老師上課期間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
不法分子利用時間差借機下手讓真老師不能及時發(fā)現進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請各位老師和學生家長
務必做到以下幾點務必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微信、QQ、手機號等信息,切勿隨意透露給他人,更不能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家長群群主和管理員應加強群內人員身份審核,及時將身份不明人員清理出群,入群人員必須進行身份驗證;家長在接到群內收款消息時,應第一時間與老師取得聯系,辨別真?zhèn)危形鹈つ哭D賬;老師、家長和學生應當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能力,切勿隨意將群二維碼提供給他人,切勿邀請不明身份人員入群,防止被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