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譙城區探索麥椒套種糧經共進新模式,實現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齊頭并進。2022年、2023年朝天椒種植面積分別達30.7萬畝、31.12萬畝,在全國縣(區)種植面積排第1位。”8月21日,在安徽省首屆加工型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現場觀摩會開幕式上,亳州市譙城區委書記周霄的這段話贏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陣陣掌聲。
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由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安徽省園藝學會、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政府、安徽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及相關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長,齊聚亳州市譙城區,學習譙城區鄉村振興“椒香”樂。
在本次大會上,譙城區人民政府與東南大學化工學院以及吉林、福建、安徽等省食品企業簽訂了辣椒深加工協議,譙城區區長宋保眾、副區長張苗平等與客商簽約。
譙城區朝天椒種植有40多年的傳統歷史,資源和生產優勢明顯。近年來,譙城區委、區政府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論證,確定把朝天椒全產業鏈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特色產業之一,設立譙城辣椒研究院,對亳州地區辣椒栽培模式、種植習慣、地方主栽品種等進行升級、改良,堅持重點培育、科技賦能,推進全鏈條發展。
每一塊新品種示范園都有專人負責
譙城區連續三年出臺《譙城區朝天椒規模種植實施意見》,對30畝連片種植采取小麥、馬鈴薯與朝天椒套種的每畝獎補300元,對采取中藥材、蔬菜等作物與朝天椒套種或凈地種植的每畝獎補200元;對朝天椒新品種示范基地每畝獎補1000元。對當年度新購買辣椒移栽機、割曬機、收獲機、色選機等機械,在享受國家、省、市規定的購置補貼基礎上,區財政按國補金額的40%進行疊加補貼。
這些鮮辣椒經烘干后將被銷往全國各地
2022年,譙城區創建21個朝天椒高標準示范片,朝天椒種植面積達30.7萬畝,其中套種種植19.5萬畝,畝均效益7000元,最高達1萬元以上,特別是小麥朝天椒套種模式,既確保糧食安全,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了小麥基本不減產、每畝耕地增收5000元的目標。
譙城區委書記周霄回顧近年來譙城辣椒產業發展,向與會專家解讀了譙城區鄉村振興“椒香”樂的三重奏。
一重奏:譙城區順勢而為,深耕朝天椒產業鏈條。加強技術賦能,讓農業種植從傳統的“靠天”“靠地”轉向“靠科技”要產出,21個鄉鎮全部建設麥套朝天椒高標準示范片,以示范片為“基站”,示范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保障朝天椒高產穩產。
安徽省保銀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向省內外專家介紹辣椒深加工技術
二重奏:譙城區精準發力、為辣椒產業搭臺唱戲,完善新品種選育、集約化育苗、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蔬菜冷鏈物流、辣椒分揀烘干加工等全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在譙城區已經初步形成。在前端,建設冷庫12座、烘干廠房38個,打造18個小型鄉鎮朝天椒交易市場,可覆蓋全區椒農。面向全區,打造集交易、檢測、倉儲等功能一體的朝天椒物流集散市場,服務約1.5萬家市場交易主體,輻射全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視野下,積極發揮區域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4個。
依托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建成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的辣椒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
三重奏:譙城區主動作為、創響品牌,組織開展綠色食品認證申報,完善“三品一標”質量認證體系,注冊“紅譙運”“辣紅譙”等商標作為譙城朝天椒公共品牌,產品得到四川、貴州等地客商高度評價。今年,譙城區委、區政府制定《譙城區推進朝天椒全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繼續加強產業扶持。出臺《譙城區支持朝天椒全產業鏈發展若干政策》(譙椒十條),從十個方面對朝天椒產業全產業鏈進行獎補,促進朝天椒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譙城小麥套種朝天椒模式,2023年被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作為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推介發布。譙城區決心用好辣十條、深耕三五年,打造中原乃至全國朝天椒市場集散地,打響繼中藥材之后譙城又一張農業名片。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