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8月15日,立秋之后,阜南縣王家壩鎮仁超芡實基地迎來了豐收。看著數百畝廣闊水域被芡實葉片覆蓋得滿滿當當,基地負責人任超的臉上露出來笑容。"今年從8月12日開始收第一茬,一直到9月底,總共可以收12茬。一天就能收幾百斤的鮮芡實。"任超說。
在基地旁的工棚里,幾位工人正在處理剛剛采摘好的芡實果。任超向記者介紹,隨著健康飲食和養生理念的流行,有著"水中人參"之稱的芡實市場不斷擴大,芡實主要銷往省內以及江蘇等地。
王家壩鎮李郢社區位于蒙洼蓄洪區,任超看中了它的地勢適合引水培育水生作物。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2018年,任超開始"試水"。"選擇種芡實首先是看中了這附近水源充裕,其次就是這種低洼地形也適合芡實生長。"為了學習種植技術,任超說,他還特地去了滁州天長市"取經"。
"我們采取芡實、小麥輪作,每年午收開始時,我們就開始進行芡實的提前育苗。等到午收結束,村里會利用提水站和灌溉渠道給田里放水,育好的芡實苗就可以直接種下了。"任超說,通過芡實、小麥輪作,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保障了糧食安全,小麥秸稈直接還田,消除了焚燒秸稈隱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任超告訴記者,2022年芡實收獲后,基地緊跟著種植了近500畝小麥,"小麥大概畝產有800-1000斤。"任超說,目前,該基地帶動務工50多人,人均年收入1.5萬元。
任超表示,經過近幾年發展,基地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種植的芡實品種不斷更新優化,初加工設備也已完善,"接下來將積極探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徐海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