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8月15日上午,位于阜南縣郜臺鄉的安徽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內,一根根杞柳在編織工人手中舞動,工人們正在制作柳編提籃。
今年54歲的陳偉是郜臺鄉安臺村人。她在安徽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工作已有兩年多。陳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這里是計件算工資,平時空閑的時候她就會來到這里掙點額外收入。
“騎電動車大概5分鐘就到了,一天也能掙60多元,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離家近還能掙錢挺好的。”陳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她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家里老一輩人學會了制作柳編,以前自己在家制作然后賣,前幾年在外打工掙錢,后來需要照顧孩子,就又回到家鄉。
郜臺鄉黨委委員吳宇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以前當地村民都是用杞柳編織筐籃自家用或者賣,后來外出人員發現了商機,回來做工藝品出口,帶著大家一起增收致富。2022年,郜臺鄉柳編企業增至46家,企業累計出口增至8563萬美元。曾經郜臺人“養家糊口”的“小杞柳”,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郜臺人“發家致富”的“大產業”。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