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這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考察時的殷殷囑托,始終把“好山好水保護好”作為重要任務,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即日起,新安晚報推出專欄,展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和實踐成效。
共保聯治 “新安江”模式從這里走向全國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入錢塘”,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境內六股尖的新安江,經黃山市歙縣街口鎮進入浙江境內,流入下游千島湖、富春江,最終匯入錢塘江。一江新安水,情系皖浙兩省。2012年以來,安徽、浙江先后啟動三期共9年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試點實施以來,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穩定保持地表水質量Ⅱ類標準,“新安江模式”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國其他15個流域、19個省份復制推廣。
多措并舉守護一江清水
通過垃圾收集、志愿服務等方式獲得積分,再用積分在“生態美”超市里兌換食用鹽、洗衣液等生活用品,通過這種方式“變廢為寶”,極大地調動了當地群眾參與保護新安江的積極性。目前,黃山市共建成“生態美”超市407家、實現了流域重點鄉鎮全覆蓋,并率先開展“互聯網+‘生態美’超市”模式探索,通過每年補助運營資金600萬元,引入社會資本,實現生態保護、節本增效、農民增收多方共贏。
新安江是黃山和杭州兩地人民共同的母親河,試點啟動以來,黃山市不斷強化公眾參與,讓村民人人成為“保潔員”,推動從“要我收集”到“我要收集”的轉變、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增強村民收集垃圾、保護環境、守護生態的意識。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和系統治理,圍繞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工業點源污染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環保能力建設等工作,試點啟動以來累計安排項目369個,累計完成投資200余億元,補助資金56.8億元。
為不斷提升監測能力,黃山市建成由4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組成的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及數據管理平臺,對境內新安江流域水質實現24小時無間斷的動態監測和遠程監控,并定期開展新安江流域重要過水斷面水質手工監測。管理平臺通過對大量環境監測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可實現對黃山市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控和趨勢預判,及時發現與預測黃山市環境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鎖定污染物來源和分布,切實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支持,為精準治污提供及時、便捷、準確的技術支撐。
皖浙攜手推動樣板升級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現了流域上下游發展與保護的協調,在流域水環境質量保持為優并持續向好的同時,黃山市經濟社會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使綠水青山的自然財富、生態財富變成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未來,皖浙兩省、杭黃兩市還將在園區、產業、人才、文化、旅游、論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多元合作,圍繞全流域一體化發展和保護,不斷推動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向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黨的二十大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明確“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的戰略目標。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同時,命名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0個。2023年,我省推薦黃山市、歙縣、南陵縣、金安區、迎江區、長豐縣申報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黟縣、績溪縣、石臺縣、含山縣、屯溪區申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待批)。我省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謀劃打造更多的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