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自小因患腦癱,陳天智四肢無法正常行動,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顧,母親帶他求學曾被學校拒收。小學五年級才開始進入學校讀書,他用僅能活動的手指,艱難練習寫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高中三年,外公每天用輪椅推著他去上學。一個老師看來“連翻書能力都沒有”的學生,多年在班級成績名列前茅。6月24日,20歲的宣城男孩陳天智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538分,多年努力終不負!
陳黎鸞希望兒子永遠平安快樂
外公推輪椅送他上學
6月24日上午,在陳天智和外公外婆租住了三年的毛坯房里,他用手機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數(shù),538分,超出安徽文科一本線43分。“他查到分數(shù)的時候高興得用頭敲桌子。”外公陳伯成指著陳天智頭上一個小傷口笑著說,“當初送他去上學只是想讓他識幾個字,沒想到考上大學了。”
6月7日早上七點多鐘,在宣城市第三中學高考考點門口,距離高考第一門科目語文的考試還有一個多小時,大皖新聞記者就看到一位老人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男孩進入了考點。坐在輪椅上的就是陳天智,他是宣城三中學生,送他進入考點的是他的外公陳伯成。
外公推著輪椅送陳天智參加高考
他們租的房子就在學校附近,是一戶兩室一廳的毛坯房,水泥的墻面和地面讓房子看上去十分簡陋。記者問起從家里到學校的時間,陳伯成說,“15分鐘,送到教室。”他們家中有兩臺輪椅,一臺黑色的高一些,可以上臺階。陳天智每天從家里坐著這臺輪椅,由外公推著,直到教學樓下。教室在五樓,今年66歲的陳伯成從一樓背著外孫爬上五樓,將陳天智放到課桌邊的另一臺輪椅上。“雖然他只有五六十斤,但背著上五樓還是有點累的。”
15分鐘的路,祖孫兩人三年來一起走了成百上千次。
自小生病差點沒能上學
2003年,陳天智出生在上海,他爸爸媽媽那時在上海務工。不幸的是,因出生時臍帶繞頸,造成腦部缺氧,雖然陳天智在醫(yī)院被搶救了過來,但在6個月大時被發(fā)現(xiàn)身體有異樣。“檢查了之后醫(yī)生說是腦癱。”陳天智的媽媽陳黎鸞說。今年20歲的陳天智不能站立,長期坐在輪椅上的他十分瘦削,手臂和腿都非常細。雙手無法自然伸直,甚至只有部分手指可以活動。穿衣、洗澡、吃飯、上廁所都需要他人幫助,翻書、寫字更是十分艱難。
因為身體的原因,陳天智差點從小就沒能讀書。2009年,陳天智的父母離婚,他跟著媽媽生活,陳黎鸞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兒子。“到了上小學的時候,我在上海找了很多學校,都不收他。”陳黎鸞告訴記者,坐在家里無法出門的陳天智,通過電腦和電視認字、學習。
2016年,在一家慈善組織的幫助下,上海一所學校愿意接收陳天智上學,他直接從五年級開始讀。“一開始學校怕他身體受不了,一個星期只上兩個半天的課。”陳黎鸞說,到六年級下學期時,陳天智自己覺得學習跟不上,要求每天都上課,才開始了正式的學習。
初三下學期,為了準備中考,陳黎鸞帶著兒子回到了安徽宣城老家,在老家的一所中學完成了初中最后一個學期的學習。“中考考了647分,分也挺好的。”陳黎鸞說,為了照顧陳天智,她原本在上海務工的父母辭了工作回到老家照顧外孫。“天智在家里刷牙、洗臉、吃飯、穿衣服、上廁所,每一樣都要外公外婆來照顧,三年都是這樣。”陳黎鸞對父母的付出十分感動。
坐在輪椅上的陳天智
為練寫字他磨破手肘
令人欣慰的是,陳天智是個好學上進的孩子。“我兒子學習從來不要我操心。”陳黎鸞告訴記者,后來她在上海開文具店,店里每天進進出出不少顧客,但陳天智在店里寫作業(yè)時從來不會因此分心。
陳黎鸞說,剛進入學校讀書時,為了練習寫字,手臂無法正常屈伸、只有部分手指可以活動的陳天智,把手肘都磨破了。采訪中,記者看到陳天智的筆記本,雖然上面的字并不是優(yōu)美,但卻十分清晰。“之前字寫得不太好,擔心會影響高考分數(shù),后來就花功夫練。”陳天智說,他在本子上默寫文言文,一邊學習一邊練字,讓自己寫的字有了進步,還獲得老師表揚。
作為文科生的陳天智,每一次考完語文和文綜這樣書寫量很大的科目,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因為寫字困難,高考時,陳天智經(jīng)申請后獲得批準可以延長考試時間。
“高中的時候我不在他身邊,有一次回來之后發(fā)現(xiàn)他凌晨一點多了還在學習,我氣得把他書扔了。”陳黎鸞說,她并不期望兒子一定考很好的成績,但是她希望兒子一直健康平安。
媽媽文具店里沒有賣掉的文具袋,陳天智從初中用到高中
獲得暖心幫助他懂得感恩
雖然在多年的學習生涯中也曾經(jīng)遇到了老師和同學歧視,但陳天智覺得,自己遇到的更多的是熱心幫助他的人。
陳黎鸞保存了很多關于陳天智的照片和信息,里面記錄生活里的點點滴滴。陳天智第一次上學的時間是2016年3月10日,在一家慈善組織的幫助下,他終于坐在了教室里。這家慈善組織在上海時曾多次向他們家提供幫助。
在上海學習多年后,陳天智要回到安徽老家學習,他上海的老師在離別時的朋友圈里特別感謝了陳天智的同學們,感謝他們“推著他去老師辦公室問題目”,“在外婆和媽媽抱不動時幫他拿書包”,“甚至給他喂飯”。
陳天智的高中班主任施老師告訴記者,班上學生都是單獨的課桌椅,但為了幫助陳天智翻書,老師特地安排了一位同學和他同桌。陳天智說,班上有幾位同學自發(fā)照顧他,他的外公外婆有事沒能給他送飯時,會有同學幫他買飯回來,還會喂飯給他吃……在老師眼中,陳天智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同學。看到同學們熱心幫助他,英語成績不錯的他,自己花錢買了一些英語書本和資料,在班級設立英語角,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即將要填報志愿,陳天智說,他希望能到上海上大學,從初三離開后,他再也沒有回去那個他出生、成長的城市。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感受到了家人多年照顧和陪伴他的辛苦,他不希望因為要陪著他上大學,讓媽媽放棄工作去陌生的地方。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