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孩子們的眼里,他們是一群無所不能的人,是英雄。其實他們也是第一次承擔這個特殊而又極具使命感的角色。適逢父親節,在生活沉浮中,他們也迎來了一次回望過往的機會,大方接受來自孩子們的真摯表白。和嚴肅、沉默已經退休在家遛彎、逗鳥的老父親們多少有些不同,年輕一代的父親們似乎更愿意把困惑、欣喜、幽默的一面展現出來。日前,我們邀請了幾位“80后”“90后”爸爸,聊聊他們初為人父的體驗,以及獨家的帶娃心得。
七年前的初夏時節,到黃山出差的王凡一行人在老街夜市上逛吃,隨行的司機小哥難掩初為人父的喜悅,一路上都在大侃兒子的趣事。得知90后的王凡新婚不久,司機小哥便頗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婚后趕緊要小孩,好多樂趣得味得很。”這讓王凡心中一動,對關于孩子的宏大命題,他似乎預感到了什么。
初為人父曾面臨未知忐忑
回來后不久的一個周四上午,QQ剛剛上線,王凡就看見愛人發來一張“中隊長”的照片,而他不久前剛剛下載了一款游戲還沒來得及練手。
當時的他平靜如常,開完早會繼續和同事們談笑,但心中的波瀾摻雜著各種復雜滋味,有如釋重負的喜悅,也有面臨未知的忐忑。一陣手機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娃就這樣出現在他的世界里。
后面的日子一切按部就班進行。小夫妻倆照常上班下班,王凡回憶作為準爸媽的生活確實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吃路邊攤,不再去電影院,下班后不再參加聚會,每晚11點之前必定就寢。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從B超影像中猜想寶寶的模樣,從孕檢報告里了解其生長狀況。“每一點新的變化都會讓我們欣喜不已,每一階段存在的風險也會讓我們如臨大敵。”他感慨,生命真的是一場奇妙而艱辛的旅行。
進入孕中期,胎教被提上日程,音響每天循環播放著中外古典音樂以及久石讓的經典曲目,睡前故事會成了保留節目。從經典到原創,從奇幻到冒險,往往是愛人聽著聽著就進入了夢鄉,王凡則開始構思下一集要講的內容。
去公園遛彎也成了他們的最愛,王凡自然是責無旁貸陪同著愛人。隨著愛人行動漸漸不便,他們深感有輛車的重要性,從盛夏到隆冬,王凡終于拿到了駕照。
到了孕晚期,睡前的活動內容有所變化,他們又捧起了育兒百科全書,學習之余就開始討論為娃起名,男孩名、女孩名、大名小名英文名,可能是過于追求完美,一個提議剛拿出就被推翻,討論往往無果而終。
陪娃成長覺得是“升級打怪”
日子過得飛快,王凡迎來了孩子降生,性別的謎底終于揭曉,是個小男孩。孩子的名字也在最后一刻被敲定。當那兩個漢字赫然印在出生醫學證明上的時候,王凡突然意識到這將成為跟隨孩子一生的符號,反復出現在他的各類證件證書當中。
出世以來,孩子的一舉一動每一絲變化都牽動著全家人的神經。黃疸、臍帶不愈、濕疹、紅屁屁、夜間吐奶,各種“小怪獸”不期而至,即使是事先做過各種功課也難免會緊張焦慮。
當然,孩子帶給王凡和愛人更多的是快樂,是情感的紐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見證著孩子從宛如天外來客,初長成血肉豐滿表情豐富的寶貝,難以置信這一切變化只需要短短的一百天。
在孩子一百天的時候,王凡鄭重寫下了一段滾燙的文字。他說,“對于大多數人的成長來說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片段,而你今后的腦海中也不會有自己生命最初一百天的記憶,但是這一百天作為你人生軌跡的起點絕非毫無意義,對我和你媽也一樣,因為這也是我們初為人父母的一百天。我們驚奇你帶給我們的變化,從面臨各種育兒問題時的手忙腳亂到如今能夠應付自如,從你的一顰一笑里了解你的需求,在與你共度親子時光時才發現自己竟然有如此的耐心。”
王凡坦言,這是他過去這么多年從未感受到的角色轉變。在為孩子辦理各類手續被人稱呼為“××爸爸”的短暫驚訝后,他才猛然意識到自己成為監護人的事實和責任。
他和愛人堅信,起點決定了最初的高度和方向,但決不可等閑視之。“所以一定會陪伴著他,努力賦予他最好的可能性。因為他是我們的小孩,是我們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不忘初心想成為“最好的朋友”
是父親也是兒子,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王凡自然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那是個嚴肅、沉默、古板的老人,沒有太多話語,但如今看來對子女愛得很深沉。“我爸不太會說話,小時候家里條件普通,但是他始終堅信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想盡辦法帶著我去增長見識。”
王凡記得鎮上有個圖書館,離家里很遠,父親在每個周末或者假期,都會騎四十分鐘的自行車帶著他去看書,而自己則把手頭上小件維修的活帶到圖書館外去干,就這樣陪伴著兒子。那些閃著金光的日子如今都鐫刻在王凡的心里。
所以當自己成為父親,王凡更能體會陪伴的價值。從孩子一兩歲開始,王凡便陪他讀繪本、講故事、打游戲,帶著他趕海、摸魚,對著千年古剎講歷史典故,每年暑假都會安排一次長途旅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這也是兒子最歡樂的時光。
只是和父親那一輩嚴肅又完美的形象不同,王凡自覺在7歲兒子眼里是和藹可親的。在生活中,愛人對習慣的要求會嚴格一些,比如家里要整潔,東西要歸類等。只是在管兒子吃飯掉飯的問題時,王凡會發現,自己也總是掉一桌。每當這個時候,父子倆就會互相“嘲笑”,然后商量著下次怎樣不讓媽媽發火。
父子倆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聊聊心中的想法和未來的規劃。比如,逛幼時兒子一度覺得上學好辛苦,把開個小賣部作為自己的“終極理想”,他并沒有當場反駁兒子的想法。在一次陪娃參加跳蚤市場的時候,有的小朋友通過精心設計的廣告招牌、買低賣高等計算形式賺得“盆滿缽滿”,看到兒子眼巴巴看著這一切,他也抓住機會和孩子再次聊了聊,每個環節所要具備的“知識點”,這些都是可以在學校里習得的本領,引導孩子在增知的路上不斷往前走。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遇到的困惑也會越來越多,家長的期望值也會不斷發生改變。王凡也會焦慮,當他翻閱起當年寫給兒子的那些信,想起初為人父的那些體驗和想法——尊重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開心快樂健康成長時,他的心緒就能平靜下來。
在這段陪伴成長路上,每一天都彌足珍貴,王凡期盼和兒子成為最好的朋友。在他眼里,這便是父親這個角色被賦予的最大價值。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通訊員 徐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