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在安徽宣城市涇縣新元治砂治超監管點,記者看到一輛輛貨車正有條不紊地通行,它們的運量、載重等數據,通過監管點的動態稱重和視頻檢測系統被路政執法人員實時掌握,為他們提供非現場執法依據。
路過貨車過磅稱重
近年來,宣城市認真落實省市關于治超工作要求,開展治超非現場專項整治執法行動,成立非現場案件辦理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會機制收集梳理問題研究解決。推進“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治超格局,創新“互聯網+”科技治理模式,形成源頭治超、路面治超、科技治超“一張網”,嚴控超限超載率,提升路域出行安全。
“我們通過車流量分析,用三年時間在30條重要國省干線公路上設置了43處治超非現場執法卡點,建成‘1+7’套治超非現場執法平臺,共辦結4620余起治超非現場案件,織密了全市科技治超網。”宣城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何炎明告訴記者,運用高科技手段的“非現場”執法,在有效實現對治砂治超現象打擊的同時,更好地提升了排查效率。
路政人員查看貨車通行數據
宣城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宣城市將加快科技治超步伐,持續開展共建共享,加強部門聯動執法專項整治工作,大力推進科技治超,完善城內治超卡點布局,逐步實現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一體化治超非現場執法網絡。在科技執法上加強“線上”“線下”優勢互補,提升宣城市科技治超水平,為廣大市民鋪就“平安路”,共建共享和諧平安宣城。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