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南壽縣的人文景觀不勝枚舉。然而很多網友并不知道,在壽縣還有一些看似小眾,但極具歷史價值的景點。4月27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壽縣古城驅車30多公里,趕到了有著“天下第一塘”之稱的安豐塘。
壽縣安豐塘的碑亭。
在安豐塘岸邊的碑亭里,一塊巨大的石碑刻著《安豐塘記》,講述安豐塘的歷史。碑亭東側,高高樹立的石頭上,草書書寫的“芍陂”二字常引來游客駐足討論——這兩個字讀作“què bēi”。
芍陂是安豐塘的古稱,始建于春秋時期。2600多年前,楚莊王命楚相孫叔敖在此興修水利,建成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比都江堰還早300年。
2015年,芍陂成為安徽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芍陂及灌區農業系統成為安徽省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豐塘也是安徽省首個農業“雙遺產”。
如今的安豐塘,是淠史杭灌區一座中型反調節水庫,蓄水量最高達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63萬畝。這一泓碧波,仍庇佑著壽縣百姓的五谷豐登。
和熱鬧的古城相比,靜謐的安豐塘仿佛身在深閨。漫步在林蔭下的塘堤,耳邊是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目光所及盡是廣闊水域,心情也變得明亮起來。如果有時間,您還可以在這里“蹲”一個日落,陽光灑在水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讓這段“慢時光”更加浪漫怡然。
壽縣安豐塘。
當然,想要更好地走進壽縣的歷史,安徽楚文化博物館也是必去的“打卡點”之一。
始建于1958年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是安徽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以收藏壽縣出土的楚文化類系文物為主,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30件套,珍貴文物2000余件套。去年,全新的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日均客流量達2000-3000人。
雖然是壽縣的“大熱”景點,但博物館里還有不少“冷門”的珍貴文物值得一看。特別是七大“鎮館之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三足羊首銅尊”“越王者旨于賜劍”外,金光閃閃的“楚金幣”、做工上乘的東漢“元和二年”鎏金銀神獸刻紋銅舟、精致的“東漢累絲鑲寶八龍紋金帶扣”“金棺”和龐大的“潁州開元寺大鐘”,都是楚文化的最好見證。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一座“有故事”的古城,正等待您的聆聽。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