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當前,隨著《長月燼明》的持續走紅,蚌埠已經成為了如今的網紅打卡地,來蚌游客品嘗完燒餅夾里脊和螞蝦,打卡了桑酒和冥夜,這里可以提醒一下,還有一處金色農家博物館里的老工業展覽值得一看。
在蚌埠市蚌山區燕山鄉蚌官路兩旁,春夏之交的風吹過連片的農田,掀起一層又一層碧綠的波紋。順著一條三色道路,很快就可來到這處金色農家博物館。
博物館外景。
金為和他設計的表。
4月27日上午,金色農家博物館內,原蚌埠手表廠總設計師金為望著工業展區展櫥內的多只天鵝牌手表,感慨萬千。今年76歲的他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這批手表都是他當年設計生產的,看到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物件,感到非常親切。當日,曾經蚌埠工業系統的多位從業者們紛紛來到博物館欣賞展品,重溫當年的工業夢想。
大皖新聞記者從博物館負責人張后興這里了解到,該館原名為“金色農家民俗博物館”,后來由于館藏的不斷豐富,改名為“金色農家博物館”。博物館初建于2012年,至今一直免費對外開放。館內藏品共分四大板塊:蚌埠老工業、淮河流域農耕民俗、蚌埠基礎教育、大明碎片記憶。從今日起,該館專門開設了老工業展覽區,歡迎各方游客前來感受穿越時空般的獨特體驗。
復原后的柴油機廠大門和四輪拖拉機。
球鞋展示。
收錄機喇叭展示。
游客展示1985年的豆制品票。
談到設立老工業展區的原因,張后興介紹,在清末,蚌埠即有個體手工業,到1957年,蚌埠已成為安徽省主要工業城市,設立這個展覽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蚌埠的老工業歷史和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市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包括食品、紡織、造紙、印刷、機械、冶金、電子、化工、醫藥、建材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蚌埠老工業中的“五大機”,即蚌埠柴油機廠、空氣壓縮機廠、機床電器廠、水泵廠和拖拉機附件廠享譽全國。可以說,蚌埠的工業占據了當時全省的重要位次。在采訪中,張后興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這次的展覽,涉及全市范圍內的130多個廠家、將近4000件藏品。從收集到的第一個蚌埠酒精廠的啤酒瓶,乃至最大的物件——12匹馬力的四輪拖拉機,整個展覽涵蓋了蚌埠老工業發展的經典歷史。”
在博物館的房間展示廳內,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大件如1977年蚌埠第二機床廠生產的機床和蚌埠本地產的寒友冰柜,小件如80年代生產的懷表、機械表、風扇、保溫杯,還有證書、獎狀、票據之類的文書證件等等,藏品應有盡有。它們跨越了半個世紀,無一不在訴說著老蚌埠曾經輝煌的工業故事。
展覽中,原蚌埠第三橡膠廠廠長吳強感觸地說,工業展背后是這座城市的一段記憶,也是一代人無法忘記的過去,在這里找到了自己和一代工友們留下的時代印記,真的讓人很欣慰。
張后興和他的第一件工業展品。
“當前,隨著《長月燼明》的熱播走紅,蚌埠已經成為了如今的網紅打卡地,來蚌的游客,品嘗完飲食美味的燒餅夾里脊和大螞蝦,打卡了桑酒和冥夜,再來參觀這處老工業展覽也是一件很好的選擇。”采訪中,張后興如是說。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楊年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