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為改變市域內一級公路建設相對乏力,國省干線路網供給品質下滑勢頭,近年來,池州市交通運輸及公路養護部門“對癥下藥”,精準實施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和養護“補短板”工程,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養,普通公路建管養邁上新臺階:路面技術狀況從全省中等水平一躍至全省前列,兩個年度路況綜合考核名列全省前茅。近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池州東至縣,感受當地 “路況之變”“發展之變”。
G206東流至堯渡段一級公路(許暉攝)
一級公路提升縣域形象 造福沿線居民
“以前這一片都是沼澤地、荒山和湖泊。這條路修好后,不但打通了東至縣的北大門,而且也成了一條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觀道。” 近日,在G206東至縣東流至堯渡段與G530交口處的路邊景觀帶前,看著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G206東流至堯渡段一級公路(以下簡稱東堯公路)建設工程項目辦工程師劉治強很有成就感地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據介紹,東堯公路曾被省交通廳列為首批省市(縣)共建項目,也是東至縣建成的第一條一級公路。線路全長15.714公里,雙向六車道和人非車道,路基寬34米,預算總金額7.04億,于2020年底竣工驗收。東至縣還依托該路規劃并建成了東至舜城新區、小七里湖文旅綜合開發項目、天空之城天文研學基地。
G206東流至堯渡段一級公路(劉玉才攝)
東堯公路的建成,沿路居民或企業的感受意義或更直接。坐落在東堯公路邊上的金荷庭生態農場負責人張冬梅感受很深,“以前,當地村民的土特產想要運出去很麻煩,費時費力不說,成本還高;自從這條路修好后,以前進不來的物流車可以直接開進來了,稻米、魚蝦、茶葉等土特產銷售出去也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農家樂的生意慢慢也好起來了。”
幾年前,張冬梅利用家中的魚塘及流轉的山場在東堯公路邊上建起了金荷庭生態農場,希望借助臨近大歷山、東流老街及陶公祠等景區位置優勢,將自家及周邊農戶的綠色蔬菜及生態土特產供應給更多的游客及城市居民。“游客來這兒可以垂釣、可以吃土菜住宿,還可以采摘,而且現在交通方便,到安慶、到東至縣城都很近。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
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務東至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堯公路建成通車后對東至縣由山城時代邁向濱江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對方便沿線周邊群眾出行、助力當地鄉村振興都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對東至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起到了交通先行、連通紐帶作用。為提升該路的景觀效果,東至縣還實施了東堯公路沿線景觀改造綠化提升項目,即將全面完工。
東至縣紅旗嶺最美“天路”(許暉攝)
最美“天路”方便客商互通 助力鄉村振興
群峰疊翠通云霄,天路盤山玉帶繞!位于東至縣與祁門縣交界處的S234線紅旗嶺段近年來已逐漸成為外地游客特別是自駕車隊的網紅打卡最美“天路”,其如同幾條淺色的飄帶,在翠綠的崇山峻嶺之間盤旋著馳向遠方。過去,這條路局部路段常會發生邊坡塌方、碎石滑落,路面出現損壞及排水不暢等現象,嚴重影響周邊群眾出行安全。
為改變這條路的狀況,近年來,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積極謀劃,爭取省補各項資金約7000萬元,先后實施了14km災毀恢復、42km災害防治、9.8km路面修復以及7座危橋改造等系列工程,著力打造美麗舒適、綠色生態、安全暢通的路域環境,同時還在紅旗嶺投資40萬元建設了一處觀景臺。
“以前這里就是一條普通的砂石路,雨天出門經常一身泥、晴天也常是一身灰;外地車子上來也很難。”東至縣葛公鎮紅旗嶺村原黨支部書記黃一文告訴記者,自從這條路改造完成后,村子里的茶葉等土特產銷售好起來了,茶廠也多了起來,“外來客商、游客和進來的車子明顯多了起來,我家還建起了農家樂民宿。村民們沒事時也經常到觀景臺來看看風景,確實很美。”
云霧中的東至紅旗嶺盤山“天路”(劉玉才攝)
“這條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我們當地的交通條件,便利了群眾出行;同時也讓當地村民能快捷直達黃山祁門,加強了茶企茶農間的互通,助力鄉村振興。”東至縣葛公鎮黨委委員汪潔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這條路改造提升后還有效拉動了當地的鄉村旅游及紅色旅游,“近期以來,前往觀景平臺及1931中共徽州工委紀念館參觀游覽的游客人數也明顯提升。”
據介紹,當下,池州市正加快構建皖南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作為“公鐵水空”中的重要一環,全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已達118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52公里,初步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七縱五橫五聯”普通干線公路網。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池州市將以公路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一體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和管養,努力實現“支撐能力、管養能力、服務能力、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努力譜寫池州公路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殷 平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