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23日,蔣美義聽到母親的咳嗽聲后,急忙從客廳來到臥室,用吸痰器給躲在床上的母親吸痰。10多年來,蔣美義悉心照料癱瘓雙親的故事在淮南被傳為佳話,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真正內涵。
蔣美義在用吸痰機給母親吸痰。
雙親因病不幸接連癱瘓
蔣美義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區朝陽街道華聲苑社區,上面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姐姐哥哥成家后都搬了出去,只有他和父母一起住。
“父親是原淮南軸承廠的退休工人,母親無業,父母把我們兄弟姐妹四人拉扯大不容易。”蔣美義說,父親微薄的收入要養活一大家子,還要供養他們上學,家里經濟條件不好,父母的身體因為長期操勞也一直不太好。
2008年,蔣美義60多歲的父親不幸患上腦梗塞,半身偏癱,只能拄著拐杖勉強行走,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照顧父親的擔子基本上都落在了蔣美義的身上。
“當年母親還能行動,也能一起照顧父親。”可讓蔣美義沒想到的是,2011年,年邁的母親也患上了腦梗塞,本來身體就弱的她,因為腦梗塞、心臟病、帕金森綜合征多種疾病折磨,也癱瘓在床,不僅生活不能自理,還喪失了語言功能,吞咽功能也嚴重下降,體重從120多斤迅速降到70多斤。
兩位老人癱瘓后,生活質量下降。雖然經常給母親揉腿,可母親的兩條腿還是嚴重變形了,讓蔣美義看著十分心痛。
每晚起床數次照顧母親
在蔣美義家,大皖新聞記者看到臥室床邊的桌子下面放有制氧機、吸痰機。“母親現在病情加重了,基本上沒有知覺,嗓子里有痰也不知道吐出來。”蔣美義說,剛開始照顧老人沒有經驗,不知道給老人吸痰,結果有次痰卡在母親嗓子里,差點出大事,好在發現及時,把母親送到醫院搶救了過來。之后,蔣美義就購買了吸痰機,只要聽到母親的咳嗽聲,就會馬上取出吸痰機,把管子插入母親的嘴里吸痰。
蔣美義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父親病了多年,后來在2018年去世。母親尚在,是他最牽掛的人。他目前在淮南經濟開發區一家民營企業做副總經理,在公司沒有接待工作時,他從不去外面應酬,下班后都會回家,把精力全放在了照顧母親上。
姐姐心疼蔣美義,每周也來幾天幫著一起照顧母親,但更多時候,還是蔣美義在照顧。“我自己要上班,母親白天在家也需要人照料,家里就請了鐘點工幫忙。”蔣美義說,每天晚上照顧母親很辛苦,兩三個小時就要起來一次,抱母親大小便,如果母親起床不及時,把尿不濕尿潮了,皮膚容易潰爛起褥瘡。
這些年來,蔣美義最大的問題就是休息不好,造成血壓高,兩次發生腦梗住院。面對所有的壓力和日常瑣事,他總是默默承擔、從不嫌棄,更多的是心疼備受病痛折磨的老人。
還熱心踐行社會公益
蔣美義給母親吸完口中的痰后,看到母親的眼角處有異物,拿來濕毛巾給擦掉。這些年,他照顧老人已經有經驗了。母親沒有知覺,每天左手都攥成拳頭不放開,如果不給她勤擦洗,手掌心就會有味道,特別是在她發燒后掉皮的時候,更要勤擦洗,有時還用酒精擦洗。母親長期不張嘴,嘴里容易有味道,他每天都用濕布給母親清洗口腔。
記者看到老人的鼻子處插了一根塑料軟管。蔣美義告訴記者,母親太受罪了,喪失了吞咽功能,無法用嘴進食。這根管子是用來鼻飼用的,半個月就要請醫生到家里來更換一根。
蔣美義還學習按摩,堅持每天給母親按摩。老人的衣服幾乎是一天一換,床單一個星期一換。為了不讓屋子里有異味,每天他都要拖地多次,再給屋子里噴上空氣清新劑。
記者了解到,蔣美義在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同時,還熱心踐行社會公益,傳遞著社會正能量。他組織成立了謝家集區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了慰問孤寡老人、捐助偏遠學校、關心農民工留守兒童、贈送春聯、健康義診、免費理發、法治宣傳等系列活動。疫情期間,作為淮南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積極組織“跟著勞模去扶貧”活動。他還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和志愿者一起走小巷、站馬路,開展防疫宣傳。十多年來,他為公益事業累計愛心捐贈十多萬元,被評為“淮南好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文/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