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安徽圍繞協同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公共服務等方面,和滬蘇浙開展更多深入合作,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上不斷取得突破。
錯位發展 省際合作打開新天地
在馬鞍山市博望區的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來自南京江寧的騰亞實業一期精密工具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里,各條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轉。
“這里離南京很近,開車也就一個多小時,也有很好的產業配套和優質的營商環境,所以我們公司的兩個項目都落戶在此。”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不遠處,騰亞環控產業鏈配套項目建設工地也一派熱火朝天。該項目將應用于新風設備產品的生產和研發,總投資14億元,預計2024年正式投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6.5億元,年畝均稅收超30萬元。
在寧馬新型功能區,像騰亞這樣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企業不在少數。利用毗鄰優勢,博望區在項目合作、基礎設施、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方面加強與南京合作,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合伙人”。
加快建設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是安徽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實現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一步。目前,江寧-博望、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等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不斷推進,探索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贏新機制。
以博望為例,與江寧產業的錯位發展,已成功引進23個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422.28億元。一大批具有牽引作用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8個強基礎、補短板、促轉型、增動能的重點項目已納入長三角重大項目庫。博望還實現了與江寧社會治理互融互通,水務一體化有序推進,南京百家湖小學博望分校開班教學,與江寧、溧水實現公交對開,一個協同發展、產城融合的新城區正在不斷成型。
合作幫扶 皖北地區迎來新機遇
噠噠噠,伴隨著連續不斷地轉響聲,一件件衣服從安徽百榮服裝科技公司的縫紉機流水線上漸漸“成形”。位于固鎮縣甬蚌產業合作園區的這家服裝企業是蚌埠2022年從寧波招引來的。“蚌埠寧波合作后,我們對當地營商環境、招商政策、市場需求做了深入了解,決定把生產基地建在蚌埠。”該企業負責人說。
同樣是皖北地區的宿州市埇橋區,2019年從江蘇徐州遷至宿徐現代產業園的安徽運杰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程人員不斷提高技術工藝,一臺臺做工考究的工程機械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推進,甬蚌產業合作園區、宿州徐州現代產業園區、張江蕭縣高科技園等一批合作園區逐漸成為皖北地區加速融入長三角的“新陣地”。
以宿徐現代產業園為例,目前已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企業145家,其中,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鏈鏈上企業75家。2022年,園區完成經營銷售收入100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3.8億元。
近年來,安徽省縱深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資本對接、民生共享等多領域合作全面深化。2023年,安徽計劃加快推進“7+3”皖北結對合作園區全部掛牌成立并實體化運營,高標準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推動皖北城市加快融入滬蘇浙城市產業鏈供應鏈,組織開展“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對接活動,招引落地一批標志性項目。
同時,在開展干部互派掛職、加強農業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開展文化旅游產業合作、提升民生共享水平、加強人力資源和技能人才服務合作等領域,打造一批省際合作平臺,爭創跨區域城市合作的典型示范。
聯合攻關 科創技術走向“大市場”
近日,安徽首批國家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項目“高速公路滑坡災害智能監測預警技術研究與示范”正式啟動實施。這項由上海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溫州大學聯合合肥工業大學共同申報立項的項目,將有望解決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滑坡地質災害難防難控的問題,并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實際上,一直以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科研團隊在科技攻關方面有很多合作需求,但往往缺乏跨省合作的機制和一致的政策。打破原有“各自為政”的格局,協同攻關,需要機制的暢通。
創新需求從企業來,解決方案由企業選,何時實施由企業定。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搭好平臺,制定合適合規流程,保障企業找到真正有實力的揭榜者。據統計,在目前立項的2023年首批15個項目中,安徽占5項、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持2500萬元。
為加速科技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安徽今年將聯合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推進實施第二批聯合攻關計劃項目。在科技攻關方面,將支持合蕪宣建設跨區域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運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健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機制,推進科技資源跨區域開放共享。
前不久,滬蘇浙皖聯合制定出臺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實施辦法(試行)》,聚焦重大科學問題、重點技術領域、重要產業方向,依托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集中力量持續突破,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資源共享 異地工作生活更幸福
天長的朱先生在江蘇常州帶孫子,不料舊疾發作在當地入院治療。“出院的時候就直接結算報銷了,都不用我墊付再回家報銷,真是太方便了。”
為了讓安徽參保群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更優化更方便,今年,安徽開始實施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新政”,不僅簡化了備案人員分類,還統一執行“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讓群眾就醫報銷更加省心。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安徽百姓享受到了看病不用出省、社保卡一卡通、跨省事項“一網通辦”等紅利,異地工作生活更加有保障。未來,這樣的“民生禮包”還會更加豐厚。
在就醫方面,安徽將繼續提升兒童、創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營服務能力,加快腫瘤、中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滬蘇浙三甲醫院有望與皖北的醫院合作共建。
和百姓關系最為密切的社保卡,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安徽將與滬蘇浙共同推進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基本實現加載“交通聯合”功能的社保卡通乘長三角區域所有城市地鐵、公交,基本實現長三角區域全部國有圖書館、國有博物館、國有A級旅游景區支持全國社保卡使用。
同時,安徽還將圍繞服務企業和群眾需求,將繼續深化長三角高頻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應用,實現更多高頻跨省通辦事項或服務場景應用在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
此外,安徽還將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實施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共同建設一個幸福宜居的長三角。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