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原黃山市建委副主任、86歲老人金炳銓老先生給大皖新聞記者打來電話,還是熟悉的大嗓門,還是那么開朗和熱情。他說,這幾年把古徽州地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拍了一遍,將其和前幾年出的黃山市古樹名木的書進行整合,以《徽魂——徽州古樹寫真》為名自費出版了,要送記者一本留念。
和很多人退休后的生活不同,金老這些年只癡迷一件事,那就是跑遍黃山市的城鎮鄉村,找古樹,拍古樹,寫文章,出書。
因工作關系,金老對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城鄉園林綠化等頗有研究。由于市面上沒有綜合反映徽州古樹的書籍,而古樹群和水口林是黃山市人文自然景觀的一大特色。很早以前,金老便萌發了自費拍攝古樹并出版的念頭。
2015年夏,妻子程素金身體有所恢復,金老便向家人提出想要自費拍攝古樹出專集,得到了妻子支持。2015年10月,金老的想法得到黃山市林業局的熱情回應。隨后很長一段時間,已經78歲的金老帶著相機,早出晚歸,在黃山鄉野跋山涉水。到2016年,他跑遍了黃山的山山水水、古鎮古村,拍攝了一萬多張精彩的古樹圖。其間,他還把腿摔骨折了。
其中,在拍攝祁門縣嶺腳村民組的水口林時,由于該水口林地處山坡處,周邊全是高大的雜木,大家說遠處拍就可以了,金老堅持要鉆進密林,近距離觀看。當看到鮮為人知的高大櫧樹有的僅剩一半還矗立在那,頂部枝葉茂盛;有的樹心沒了,外表還很完整;有的樹根幾乎全裸露著,卻仍活著,金老說,這些樹讓他感觸頗多,《徽魂》一書的書名由此而來。利用這些第一手素材,他接連出了4本圖文并茂的書,很好地展現了黃山市古樹名木和古徽州人文自然文化,還提出了古樹保護利用亟需解決的問題與一線調查出的對策。《徽魂》畫冊于2016年向社會贈送300余套,并由安徽省圖書館、黃山市圖書館、黃山市檔案局收藏。
金老說,當初拍攝古樹名木時就把婺源與績溪考慮進來了,目的就是出完整的古徽州古樹的書。但是拍攝中途,妻子多病,且跌倒導致嚴重骨折,做兩次手術,他只好臨時調整計劃,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妻子。后來,他決定先把黃山市的古樹名木書籍出版。
2018年10月,金老的妻子因病去世。夫妻情深一生,他非常悲痛,精神一度失去了支撐。隨著年紀增長,金老體力下降,精力減退,且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房顫等疾病。而且,婺源和績溪人地生疏,跑起來也沒在黃山市方便。但是,金老左思右想,考慮到原版畫冊未包含婺源和績溪兩地,這是巨大的遺憾,必須善始善終。為編制一本包含古徽州一府六縣古樹的畫冊,也為七年多來的辛苦不白費,2021年,他不顧自身年邁體弱,身患數病,再振精神,迎難而上,把婺源和績溪的代表性古樹佳木拍攝了大量素材,并走訪詢問掌握了相關資料。
近期,他把之前拍攝并重新編輯整理、排版校對的黃山市古樹名木,與婺源、績溪的古樹名木文圖合并,出版了新書——《徽魂——徽州古樹寫真》,正式出版發行。新版徽魂畫冊共有十個單元,包括老徽州婺源、績溪在內的一府六縣古徽州的古樹,全冊共有1500多張古樹圖片,或形態優美、奇特,似人、似龜、似鹿角、象鼻,或枝干粗壯,要幾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有些古樹枯而不朽、死而復生,有些古樹成片成林,蔚為壯觀。
該書由黃山市政協原副主席程永寧先生作序。程永寧先生在序中概括稱,古樹曾是徽州先祖建村選址的見證,是徽州先祖宗族建設的見證,是徽州先祖始建水口林苑的建筑、激勵族人光宗耀祖的見證,是徽州社會紀綱牢固的建筑、是徽州社會崇圣敬賢的見證,是徽州鄉村固堤利眾的見證,是徽州鄉人敬以祈愿祝福之神。他點贊稱,該書堪為徽州古樹之“集大成”者,更是為徽州文化填補了一項空白。
黃山市住建局對金老出書行為高度點贊,稱此書是金炳銓七年的心血結晶,是對古徽州境內古樹群和水口林面貌的真實記錄,堪稱徽州古樹的集大成者,更是為徽州文化填補了一項空白?!拔译m然吃了許多苦,但在我的晚年,還能見到三區四縣大部分山川河流古村落……給后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感到非常自豪,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苯衲暌呀?6歲的金老,在《徽魂》前言中寫的話,令人感動。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