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政協江淮行采訪團來到六安市舒城縣。該縣建立村級“救急難”互助社,創新社會救助模式,通過發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等方式,及時對遭遇重大變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而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緊急情況給予先行救助,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
關鍵時刻幫渡過難關
村里對張巨明(左一)展開“救急難”救助。
張巨明是舒城縣桃溪鎮金圩村村民,去年妻子突發大病,醫療費一下花去了七八多萬元。面對突然的變故,家人一籌莫展,生活陷入困境。鎮、村干部得知他的困難后,當天“救急難”互助社就把1000元救助金送到了他手里,并上報鎮政府又申請到2000元救助金,還幫他的妻子申請了低保。張巨明一家對此非常感激。
記者了解到,金圩村于2018年6月成立了“救急難”互助社,至今已救助68戶92人次,救助金發放7萬多元。“救急難”互助社資金由縣鄉財政配套、村集體出資和社會捐款三部分組成,通過互助社專用賬戶管理,??顚S?。
金圩村黨支部書記金照彪告訴記者,“救急難”互助社開展以來,對一些突發的大病戶、天災人禍困難戶等,在家庭不符合低保條件的情況下,享受“救急難”互助社給予救助?!澳艿谝粫r間給予群眾關懷,及時解決困難群眾遇到的突發性、臨時性等急難問題,切實保障突發事件的困難群眾享受臨時基本生活保障?!?/p>
已累計救助2萬多人
舒城縣民政局局長湯安和告訴記者,發現困難群眾需要救助情況后,村互助社立即啟動救急程序,即可給予1000元救助,數額較大時,由村互助社及時進行網上申請審批,鄉鎮、縣可分別給予2000元臨時救助,救急資金最快可在2小時內到位。
記者了解到,在互助社的運行中,六安市明確規定了“誰調查、誰審核、誰審批、誰負責”的工作機制,并要求所有救助資金的發放都要進行公示,接受(居)民監督。截至目前,舒城縣已成立了405個村級(含鄉鎮街道)“救急難”互助社,村級層面覆蓋率達到99%。自“救急難”工作開展以來,累計救助20902人次,救助金額2250萬元。救助人次和金額逐年增長。
湯安和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數據庫、救助信息系統等,利用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分析提示各類家庭可能出現的困難,探索預警和主動施救的可能。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