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14日下午4點50分,大皖新聞記者走進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中學,看到練功房有10多名女生在老師的指點下學習扇舞;教學樓一樓的幾間教室里,還有學生在學習圍棋、航天科技制作、器樂演奏等。記者了解到,針對中小學生負擔重尤其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該校以“自主樂享為基、生態課堂為重、多彩課程為美”,扎實推進“雙減”落校生根,開花結果。
老師在教學生扇舞。
多彩課程:讓學生在減負中成長
“扇子往下落點,不要把臉給遮擋住了,臉上要帶微笑。”在學校的練功房內,舞蹈老師糾正一名女生的動作后,在老師的口令下,女生們整齊排練著扇舞。
“自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后,我們學校在2021年9月就開始落實‘雙減’政策,讓學生在減負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才能長遠發展。”淮南市田家庵區教體局黨委委員、洞山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王洪軍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洞山中學是從一年級到九年級都有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經過“雙減”實踐,感到只有學生的“無效學習”負擔減輕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這位舉手的同學上臺來,看看這顆棋子落在哪兒能把對方的路堵死。”在圍棋活動室里,大皖新聞記者看到每名學生面前都有一個小型圍棋盤,跟著老師的教授認真落著每顆棋子,講臺上有一個大棋盤,老師落下每一顆棋子都講解著為何要在此處。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還和學生互動,讓學生走上講臺落下一步棋子,并當場給出點評。
老師在教學生下圍棋。
“讓校園成為樂園,是我們的追求。校園是學生參與體育、藝術、科技、文化等活動的關鍵場所。”王洪軍說,學校經過深入調研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家長的培養需求,開設了豐富的素質拓展課程,以課程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兩年來,洞山中學不斷開發符合學生特長發展的課后服務項目,使課后服務課程開設面從最初的18項,擴展到44項。體育活動除了傳統老項目如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籃球、田徑、棋類、體育游戲外,我們新增了啦啦操、花式跳繩、武術、跆拳道等;藝術活動除傳統的書法、繪畫、舞蹈、聲樂興趣小組外,新增器樂演奏、京劇表演、演講與口才、剪紙、陶藝手工、插花等;科技、文化活動除傳統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新增了航天科技制作、航模、課本劇和英語劇表演、美食制作等。還開展了勞動實踐與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在眾多的活動課程中,發展興趣,提升素質。
學生在上科學實驗課。
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培訓機構超前超標培訓、虛假宣傳、夸大效果,在全社會制造緊張情緒,渲染“不上校外培訓就會落后”的焦慮氛圍,加重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的精力負擔。清理整頓、嚴格監管培訓機構,讓學生回歸“校園”,讓學習回歸“課堂”,優化了教育外在生態。
落實雙減,“學校”是關鍵。如何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心向往之的樂園,真正實現學生人在校園,心在校園?“我們洞山中學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學生喜歡’放在工作思考的第一位,把‘適合學生’放在工作措施的第一位。”王洪軍介紹,學校發揮“學生自管”的內驅動力,從“管住學生、管好學生”發展到讓學生“自主管理、自力發展”,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校園、教室,都是屬于學生的天地,學生應享受到充分的“自主權”。學校和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使學生愛自己的天地,并在這當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學生動手搭建木板。
“班級文化布置也由學生團隊策劃,班規由學生制定,班徽由學生設計,環境由學生動手裝飾,學生把班級、教室當作溫馨的家一樣來對待。”王洪軍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學校還以學生心中需要來開展器樂比賽、經典誦讀比賽、課本劇匯演等文化校園活動。
王洪軍還特意告訴記者,該校過去開運動會都是少數體育成績好的同學展示競技特長,現在,學校把運動會升格為校園體育節,把體育活動分解為體育節的各項比賽,貫穿到各年級,把少數參加擴展為達標項目人人參與,使運動會競技色彩淡化,群眾性、趣味性、參與性大大上升,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找到了運動健身的快樂,從而產生運動的成就感,提升全體師生的幸福指數。
器樂課讓一些學生很有興趣。
教學改革:以“生態課堂”提質量
“雙減”不是簡單地“減”,而是有質量地“加”。落實“雙減”,重在減負提質,而根本在課堂。大皖新聞記者在洞山中學采訪時了解到,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該校提出了建設“生態課堂”的教學改革。
“‘生態課堂’是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以建構實效課堂、實現全體發展為目標的和諧發展課堂。它尊重每一位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體發展。”王洪軍介紹,該校“生態課堂”建設立足三大支柱,分別是以合理的小組建設和集體備課為基礎保障、以用心的導學案設計(分為課前基礎自學案、課中合作探究案、課上課下訓練案)為教與學的載體、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和基于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評價為加速器。
記者在洞山中學看到,該校生態課堂的學習小組制定了小組合作學習規范,以好帶差,以優帶劣的合作學習,以學生之間開展幫扶與幫輔結合,是以共同提高為目標的學習組合,形成共促共享的班級學習生態。自主學習則要求學生自主預習課本,獨立思考,學生圍繞《導學案》設計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組內合作交流,不斷拓展修正,集中小組智慧,人人參與課堂小組交流發言,使提質增效落到實處。
另外,學校還加強“作業管理”,建立課業負擔登記、監測、舉報、問責等制度,加強作業設計教研,對部分學困生的作業降低要求,采用識別法、敘述法、選擇法等讓思考淺明化、形象化,增加興趣性,降低難度,并從時間上減壓,合理安排學習任務,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家庭作業書寫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家庭作業書寫總量控制在45分鐘之內,英語只得布置聽讀類作業,七、八、九年級不得超過90分鐘。同時,設立“零作業日(假)”,深入開展“陽光減負”活動。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